“人头费”昭示民办中职之痛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广州日报发布时间:2020-07-17 10:14:32

练洪洋

半月谈记者赴湖南部分“生源大县”调查,发现民办中职招生领域存在一条以招生贩子为纽带的灰色利益链,以虚假招生宣传、预收学费、疑似买卖生源等手段,将学生“人头”卖出高价,黑手重点伸向农村初中学生。

在切入正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份通知。2014年9月1日,教育部发出《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秩序的通知》,对于中职招生工作,要求坚持“六个严禁”,其中一个是“严禁生源学校或教师买卖生源,向中职学校索要、收受任何名义的经费或实物”。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没到一定程度,教育部不会专门发文,由此可见中职招生工作中的“人头费”问题由来已久。这些年来,公办中职日子好过了不少,民办中职则每况愈下。

拉初中学生入读民办中职,然后“论功行赏”,给相关人员发数额不等的“人头费”,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到一个词:“传销式招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被当作“传销产品”,经济利益成为唯一价值,哪里还有中等职业教育原来的样子?难怪有人用“地毯式宣传、传销式招生、粗放式办学、盲流式就业”来形容某些民办中职。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民办中职支付高额“人头费”进行招生,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负和博弈。民办中职付了巨额“人头费”后,势必要赚回来,最好还有利润,学校一旦掉进钱眼中,哪里还有心思办学?哪里还有质量可言?教育质量是学校安身立命之本,把这“本”丢了,一切都无从谈起。教育质量差、学校名声不好、学生不愿意来,学校只能用非正当手段招生……一个怪圈就这样形成了。农村初中生被“骗”入学,其家庭背上沉重负担不说,在学校里又学不到什么,耗费金钱又浪费时间,实在得不偿失。而那些受金钱诱惑、主动帮民办中职招生赚取“人头费”的各色人等,发的是昧心财,公职人员的话还有腐败之嫌。大而化之,某些民办中职这么胡搞,也辜负了国家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期望。

说了这么多,我们不妨思考:民办中职“传销式招生”何以屡禁不止?是偶发性事件还是存在结构性、系统性问题?其深层原因是什么?只要粗略了解民办中职的经费来源,许多疑惑立马冰释。就目前情况,大多数公办中职以“生均拨款”获得经费,民办中职则主要依赖学生交费来支撑学校运转。这意味着,学生少了学校就难了,学生没了学校也就完了,生源成为民办中职的“生”源。此等情势下,叫他们如何能不把招生当作“生死存亡”的大事?受“人头费”盘剥,哪怕情非所愿,也是迫不得已。

“传销式招生”的“病”在某些民办中职身上,但不能只让他们吃“药”。搞好中职教育,不投钱可不行。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