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从“分餐公勺”开始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广州日报发布时间:2020-06-30 09:47:25

谭敏

广州市于本月发布《广州市关于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行动方案》,在全市启动文明习惯、文明餐桌、爱国卫生运动、文明出行、心理健康、移风易俗、志愿精神、文明风尚、法治宣教、文明实践等“十大行动”,涵盖34项具体措施,既把一些市民日常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如出门戴口罩、排队“一米线”、分餐公勺、预约就诊等固化下来,推广形成文明风尚,又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文明行为如滥食野生动物、薄养厚葬、汽车乱停乱放等有针对性地提出禁止性要求,回应了群众的关切和诉求。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是一次重大考验,也对长期以来不文明不健康不绿色不环保的生活方式敲响了警钟。行动,是最好的反省方式。此时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意义重大,不仅是对疫情的反思,而且以此为契机,能让我们每个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重新看待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重新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过如下总结:健康=60%生活方式+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因素+7%气候因素。从中可见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而生活方式不仅事关个人健康,也是全民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就是要求我们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要遵循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要求。

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同每个人息息相关,必须全社会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比如,分餐公勺要落到实处,不仅要在每个家庭提倡,更需要餐饮企业的身体力行。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推广,让“公筷公勺”与“饭前洗手”一样成为公众的共同认知,让文明生活方式深入人心。日前,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餐饮分餐制服务指南》,对于推动社会参与又添了一把火。

生活方式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而要持之以恒、长期培养。比如,戴口罩、勤洗手的卫生习惯,不能疫情时严格执行,疫情后就抛之脑后。只有长期坚持,让其固化为日常生活方式,才是对我们健康的最简单有效的保护。再比如,广州垃圾分类从无到有,从试点到全市推广,已推进了十多年,以涓滴之力让环保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持之以恒终见成效。

生活方式的养成,还需要制度的强力约束。“开车不喝酒,酒后不开车”如今已成共识,就是因为加大了惩戒力度和执行刚性,才促使人们养成了良好的驾驶习惯。对于汽车乱停乱放、滥食野生动物、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也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依法治理,才能破除不良陋习,换来美好生活。

“即使生活琐碎,也要活得优雅。”生活方式事小,却关联重大。每个人都应为了美好生活而奋斗,当从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始。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