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高财政政策有效性
——近距离观察中国经济⑤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人民日报发布时间:2020-06-10 12:51:47

白景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数值已显示向好迹象。这其中,财政政策发挥了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接下来,应该更好提高财政政策有效性,为经济恢复增长提供支撑。

要讲求时效。时效不强,政策效应就不能覆盖全过程,就不能把问题控制在起点。疫情防控期间,各项财税政策及时出台,取得实效。从今年1月底至2月,相关部门连续密集出台了几十项财税政策,涉及税收、社会保险缴费、支出等。截至2月25日,各级财政已安排疫情防控补助资金超过1000亿元;截至今年4月,全国减税降费已超9000亿元。财政政策快速出台,不仅缓解了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困难,而且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稳定了社会预期,增强了战胜疫情走出困境的信心。

要精准发力。国家财政应更精准发力、分层次布局,重点解决各环节突出问题,尽可能放大政策效应并畅通其传导渠道以延长连锁反应。减税降费政策应聚力受冲击最大行业,如生活服务业、汽车产业、交通运输、旅游等,同时重点扶持中小微企业。比如,企业最期盼的是增加现金流,对提供生活服务、运输服务、快递服务的纳税人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对运输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免征增值税,都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再比如,出台了患者救治费用补助、一线医护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专项贷款提供贴息等一系列支出政策,专门服务医疗卫生抗疫一线、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这些政策落脚在了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创造了资金保障的坚实基础。

还需要统筹兼顾。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揽子政策。这些政策发力点虽各有侧重,但又有内在联系,需要协调联动解决重大问题。一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部分政策聚力应急抗疫,另一部分政策着力经济社会发展,两者结合、相互支撑,以疫情防控常态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时间和空间,以经济社会发展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创造物质条件。二是要处理好当期和远期、减税降费与财政收入正常增长之间的关系,减税降费再加力势必推高赤字率,两者都不能无度,必须找好平衡点。因为减税降费推高赤字最终就是要用远期收入弥补当期支出。当前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时,始终强调精准发力,优化支出结构,不搞大水漫灌,增加赤字以防控风险为前提,就是要妥善处理好当期与远期之间的利益平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发挥好财政政策作用非常重要。提高财政政策有效性,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有利于推动解决民生领域的突出短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