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普通话,脱贫更有底气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0-06-04 10:56:48

短评

不要小看普通话,讲好普通话也是一种重要的“本事”。6月2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0)》(绿皮书),该绿皮书显示,对地处“三区三州”的云南怒江州的个案调查表明,村民掌握普通话对经济收入、家庭教育有直接影响。

“语言与贫困”成为当下重要的研究课题,语言扶贫应运而生,这看似有些新颖,其实稍作分析的话,恰恰符合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如今人与人、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懂得用一种大众的方式与人交流,显然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导致贫困的因素也不同,在知识贫瘠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的年代,一种主流的看法是“知识决定命运”,即掌握足够的知识就能过上好日子。这里的知识当然还包括技艺范畴的能力,大学毕业生有着相对好的前程,而那些拜师学艺的人可能同样能过上不错的生活。无论是知识还是技艺,无论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一个人能否胜任一项工作,过去主要是看他的“本事”。至于其他能力,比如与人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尽管有时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至少不会被视为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

知识的重要性凸显,所以过去有了“扫盲”的政策,入学率、受教育水平等成为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指标。于个人而言,往往要想方设法钻研学习。如今,学好知识,读个好大学,或者练好技术,对于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仍然至关重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的确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尤其是对于部分特殊群体,比如贫困且相对封闭地区的民众来说,学会与外界交流,讲好普通话,这种在过去看似不起眼的能力,其重要性正逐渐显现。

社会整体受教育水平提升,大学生越来越多,一个大学生未必在就业上有多大优势,而一个农民如果善于表达,懂得营销,也可以成为网红,升级为直播带货的博主。这种差异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否定知识的重要性,而只是说,某些能力放在部分特殊群体身上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大学生已经习惯与陌生人交往,外界对这种群体的定位中,会说普通话只是一种基本素质,而一个偏远乡村的农民如果能说好普通话,懂得与外界交流,就是一种特别的财富。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当下中国社会越来越开放,人们不可能仅仅在熟人社会生活,尤其是在互联网的社交环境下,个人的角色有了新的内涵。一个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与全国各地的客户打交道,他们面对的通常都是陌生人,讲好普通话,懂得用陌生人都能适应的方式交流,就会让沟通更有效率。

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区,在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语言必然是第一位的。所以说,语言扶贫并非一个生造的概念,恰恰相反,它反映的可能是当下某些贫困地区的一种刚需。普通话当然不是万能的,但说好普通话,想必脱贫会更有底气。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