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资产”热议不乏意义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广州日报发布时间:2020-06-03 10:28:19

许晓芳

近日,“中国总资产”“户均总资产”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当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我国总资产已经超过1300万亿元”时,很多网友开始不淡定:“按照14亿人口计算,人均资产达93万元,那不是差不多人人都是百万富翁了?”“按照三个人一个家庭来算,岂不是户均总资产大概能到300万元?”于是,他们纷纷觉得自己“又被平均了”“又拖后腿了”。

还好,国家统计局很快就对此做出回应,解释了“中国总资产”究竟是什么,是否代表了居民所占有的财富等问题,并表示1300万亿社会总资产不等于家庭总财富。如此看,网友们这次心情“过山车”可能是“搭错车”,但可以肯定的是,这趟“车”并不算白上。

通过统计局的科普,更多人了解到“国家总资产是全社会资产总和,不全是居民家庭资产”“总资产不是净资产,扣除负债才是净资产”“总资产是存量核算,而不是流量核算”等专业概念和知识。撇除这次事件中的“乌龙”成色来看,民众对于国家信息发布的高度关注,以及由此意外引发的热烈讨论无疑能够让更多人接受关于国家统计管理等方面知识的科普。这对于民众、企业等社会主体而言,不失为好事一桩。

要知道,社会总资产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由多年投入、长期发展积累而成的。无论是交通、通信、能源、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还是世界上分类最完备的产业体系,都是在大量投入的支撑下形成的有效资产,都能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提供扎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而资产作为生产活动的基础,即便社会总资产不能直接与家庭和居民财富画上等号,规模庞大的社会总资产也有利于国家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加强民众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态势的了解,无疑有助于坚定其投资消费信心,助力其更好地选择发展方向。

此番热议,或许让更多人在认识到“资产不等于钱,全社会总资产更不等于个人家庭财富”之余更有所思考:在面对宏观数据时,与其抱怨“被平均”“拖后腿”,倒不如想想自己能够从中了解什么信息,把握什么信号,从而通过积极调整和付出努力,收获“讨论红利”。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