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普通话也要方言课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 北京青年报发布时间:2020-06-03 10:03:55

王琦

6月2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徐晓萍指出,推广普通话和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而且方言承载着地方的文化,也是我国语言多样性的一个具体的体现,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使用价值。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回到家乡时恐怕已经不会讲也听不懂乡音了。南京财经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46.1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非常精通方言,说得不够熟练的占37.61%,只能听懂的占16.24%。

我国汉语存在七大方言区,每个方言区分成若干个次方言区,其下又细分为若干小片和方言点。正所谓,“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各式各样的方言,组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不过,近年来城市化步伐加快,人口流动加剧,普通话得以推广普及。加之一些人觉得方言老土,不时髦,有意识地回避使用和传授方言。对于现在的00后、10后来说,从小跟父母学的就是普通话,到了学校老师也讲普通话,在方言传承方面存在严重断档。

方言或许不会彻底消失,但作为交流的语言工具,如果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窄化,变成少数人掌握的语言,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方言的式微还会直接影响地方文化的传承。我国各地的戏曲有上百种,每种地方戏都是以方言为基础的,如果越来越多的人不会讲、听不懂方言,这些戏曲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珍贵的文化遗产也就无从继承。

事实上,推广普通话和使用传承方言不仅并行不悖,而且可以相互促进。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交际工具,方言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二者承担的社会功能不同,在不同的维度发挥各自作用。普通话可以吸收方言中的词汇,丰富表达;方言可以借鉴普通话的注音方式,方便传承。

今年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委员建议推动方言进课堂,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中小学开展汉语方言文化传承课程建设。“方言进课堂”旨在让孩子们学习方言了解地方文化,通过了解地方文化熟练掌握方言。只有孩子们讲得好方言,才能记得住乡愁。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