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而下破解数据壁垒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南方日报发布时间:2020-06-01 10:34:49

扶 青

今年全国两会上,大数据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石蓉认为,“打破数据壁垒是工作所需,更是提高群众获得感所向”。全国政协委员朱定真更是如此感叹,“我国社会数据的安全共享和使用到目前为止还是个‘老大难’问题。”

几位代表委员所讲的,还是数据的“聚通用”问题。现在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距离“数据强国”还有一定差距。这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数据之间存在壁垒沟堑:现在许多部门的数据整理得不错,但是省、市、县因为标准和接口不一,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聚合效应”;又由于一些行业和部门各打小算盘,以“隐私”和“安全”为由,导致信息不够融通,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应用有待加强;再就是“用”的层面,数据没有完全接入平台,就会导致数据应用不深入,业务办理沿用传统线下方式……

以“奇葩证明”为例。这里面固然有服务作风问题,但更多是因为户籍、就业、生育等信息过于分散,公众只能通过循环证明来验证真伪。这说明,政府部门和行业之间多少存在“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等碎片化现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发力,建设一个覆盖全国、涵盖社会基本信息且能满足基本公共服务的统一平台,对信息统一管理,实现统一分类、统一调用、统一监管。截至2019年底,全国一体化平台框架初步形成,政务服务“一张网”雏形已现。但疫情期间,健康码的互信共认成为热点,表明数据壁垒仍有打通空间。

另一方面,要看到一些行业和部门还持有谨慎心理。正如委员所指出的,一些部门不愿意分享数据,根本原因是数据分享后不可控,容易产生个人隐私泄露等风险,数据提供者的经济收益也会受到影响。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在技术层面上予以解决,比如现在外卖平台采用虚拟号联系、登录网站使用人脸识别等,其原理是使个人数据转换成图、码等形式,减少了原始数据的泄露风险。这或许能够打消一些数据提供者的戒备心理。接下来,相关方面要进一步论证“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可行性,设计统一的接口、标准和终端,实现信息安全同步传递。

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需要更加重视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这次全国两会期间,有委员提到这样一个案例:“灾害预报对了,预警也及时发出了,但由于无法完全摸清服务对象,‘广播式’告知并没有将防灾减灾效益最大化。”反过来讲,破除数据壁垒、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池,可以大大提升政府精准行政管理能力。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筑牢法律体系、明确规范体系,自上而下破解壁垒,深度释放大数据红利。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