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评:数据不能成银行侵权利器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法制网发布时间:2020-05-14 18:49:29

苑广阔

数据可以成为银行资产,但不能成为侵权利器,要想做到这一点,既需要银行从内部加强管理,尤其是通过完善制度和管理举措,严防内部工作人员为了利益而倒卖客户个人信息。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数据已然成了重要资产和核心竞争力。但是,近年来有不少银行未经授权,违规随意查询个人征信信息,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近日,中信银行以配合大客户之名泄露用户信息再次为普通客户的金融信息权益保护敲响警钟(5月13日《工人日报》)。

这次中信银行因为泄露客户个人信息而陷入舆论漩涡,它再次把银行泄露客户信息,乃至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等话题抛到了政府和公众的面前,给我们以警醒和反思,期待有关方面后续会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加强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

大数据时代,早就有人说过,像银行这种因为业务需要而必须掌握海量公民个人信息的企业机构,未来其核心资产也许不仅仅是资金,而是数据。而银行和银行之间的核心竞争领域,也不再是“钱”的多少,而是“数据”的多少。换言之,数据将成为银行的重要资产以及最核心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银行不能善待客户的数据,充分保证客户的数据不被轻易泄露,问题就将变得十分严重。

然而在网友和业内人士看来,更加严重的还不是客户信息的“不慎”泄露,而是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故意出卖客户的信息。就像这次脱口秀演员的账户流水被银行公然提供给了演员所在的公司,被质疑以后,中信银行方面回复表示这是为了配合大客户的要求。所谓为了配合大客户的要求,就出卖普通客户的信息,说到底还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者说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普通客户之上。

更有甚者,据媒体调查,在提供流水查询的黑市,2000元可查一个月流水,5000元可查全部流水,这已经形成了一条买卖银行客户信息的地下产业链,而银行就居于这条产业链的源头。而此次处于舆论中心的中信银行在2017年就曾因违反《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和《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被罚款15万元。三年之后再次发生引爆舆论的客户信息泄露事件,由此可见银行的内部管理之松散程度。

数据可以成为银行资产,但不能成为侵权利器,要想做到这一点,既需要银行从内部加强管理,尤其是通过完善制度和管理举措,严防内部工作人员为了利益而倒卖客户个人信息。否则不但会严重损害银行的形象和信誉,而且久而久之,不但会造成客户的流失,而且银行也将失去数据这一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

仅有银行的自我管理当然远远不够,尤其是在巨大的现实利益面前,更是如此。金融行业涉及个人的资产安全,金融监管部门一直将保密义务作为金融监管的重点。4月22日,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银保监会始终对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损害客户信息安全的行为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一经发现,将严肃依法查处,严厉打击。只有当这样的表态得到落实,问题才有望得到解决。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