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与人民共情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人民日报发布时间:2020-04-02 15:21:00

汪晓东

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有一群特殊的战士——驰援武汉的445名新闻工作者。疫情发生后,他们主动请缨、奔赴一线,与湖北和武汉媒体同行并肩作战,一次次深入医院、方舱、重症病房,舍生忘死记录下无数个惊心动魄的现场,采写出一大批感人肺腑的报道,充分发挥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重要作用。他们是一群英勇的记者,也是一群无畏的战士。


在和平年代,冒着生命危险采访,这样的经历对记者来说非同寻常。在经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大家对于新闻舆论工作,对于记者这个职业,无疑有了更多更深的体会和思考。


问过一位多次深入重症监护病房采访的“90后”同事怕不怕,他说“上了战场就忘记了害怕”。采访过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一位同行说,从这位患渐冻症的硬汉身上“看到了英雄的模样”。和众多摄影师一起为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拍摄肖像的同事说,4.2万多次拍摄,4.2万多次感动,眼泪一次次打湿了口罩……


每一天,记者们都在见证、记录和讲述这场史无前例的战役,而这个战场以及战场上的所有人,也给了记者们太多的感动和感悟,这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也会照亮今后的人生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抗击疫情的战场,正是增强“四力”的实战课堂。


在抗疫报道中,有项工作特别引人关注:在疫情暴发、整个武汉医院“一床难求”的危急时刻,前方记者一起行动,帮忙收集“四类人员”(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和无法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患者)信息。中央指导组及时批转湖北省、武汉市,要求迅速核实解决。人民日报为此发起全媒体行动,通过网络平台广泛征集求助信息。求助平台推出之后很快刷屏,每天收集到大量的求助信息和问题线索。也正是这样一个求助平台,开辟了生命救援的绿色通道,助力查清“四类人员”信息,有力推动了“应收尽收,刻不容缓”落实落地,数千名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有关方面认为,这项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了一手资料和决策依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所有人都是战士,是战士就要冲锋,就要救人,新闻工作者也不例外。提供一条有效的求助信息,就能挽救一条生命,其意义和价值是任何一篇报道都无法比拟的。开通这个网络求助平台,是全媒体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一个创举,凸显了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为其赋予了更多内涵。


“太及时了!”“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这就是一条生命通道!”……很多网民这样留言。“得知求助的患者顺利入院的消息,比什么都高兴。这个时候,救命比什么都重要!”前方同事这样说。一位参与收集求助信息的同事说:“他们是陌生人,但也是我们的亲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秉持这样一种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


疫情防控是一场大战,也是一场大考。对新闻工作者来说,这场大考考出了什么?考出了政治素质,考出了业务水平,也考出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考出了传播力,考出了战斗力,也考出了与人民群众的共情力!


上连党心,下接民心——作为新闻工作者,就要始终当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新闻工作者,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在抗疫的主战场践行“四力”,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经历;永远与人民共情,这是新闻工作者一生的坚守。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