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牢医保基金监管的制度笼子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人民法院报发布时间:2020-03-31 15:20:56

潘铎印

医保基金使用监管立法滞后,导致医保基金使用不规范、效率不高,甚至频频曝出“欺诈”“骗保”“套现”等乱象。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织密扎牢医保基金监管的制度笼子,着力推进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信用管理体系,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确保基金安全高效、合理使用。

医保基金是实现人民群众更高水平医疗保障的关键支撑,被称为老百姓的“救命钱”。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欺诈骗取医保基金案件屡禁不绝,手段五花八门,性质愈加恶劣,人们对各类医保基金欺诈问题多有担忧。

医保基金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各级各部门着力织牢织密医疗保障网,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报销比例不断提升,进入医保目录药品持续增加,我国的基本医保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参保人数、定点医疗机构数量、医保基金收支规模均急速增加。与此同时,医保基金监管工作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当前,随着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活动的持续开展,其违规行为更具隐蔽性,违规手段日趋多样化,办理虚假住院、冒名住院、挂床住院、伪造病例、虚构医疗服务、分解收费等多种手段欺诈骗保行为时有发生,涉案金额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触目惊心。“蛀虫”的欺诈骗保行为,不仅扰乱了医疗保障管理秩序,蚕食参保人员的财富,还威胁着医保基金安全,严重损害广大参保人员的利益,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

医保基金被欺诈骗取、跑冒滴漏,究其原因是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到位,医疗机构逐利动机强,与长期以来监管制度缺失、监管能力不足、处罚力度偏弱有关。更是由于缺乏法治保障,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医保基金行政法规,制度不统一、不协调、碎片化现象严重,医保基金使用监管立法滞后,导致医保基金使用不规范、效率不高,甚至频频曝出“欺诈”“骗保”“套现”等乱象。

重拳打击医保诈骗。医疗保障事关民生社稷,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对医保领域的欺诈骗保行为,相关部门必须重拳打击,坚持“零容忍”态度,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医保部门工作人员内外勾结参与欺诈骗保,绝不姑息、绝不手软,斩断伸向医保基金的黑手,保障基金安全。当务之急是要立法保障医保基金安全。

完善医保基金监管法律法规,明确基金使用监管的主体、形式、措施、违规行为的种类以及法律责任,规范监管权限、程序、处罚标准等,夯实医保基金使用监管的法律基础,建立健全法律保障,筑牢医保基金的安全防线。

织密扎牢医保基金监管的制度笼子。建立健全医保基金监管制度,完善联合监管机制,真正形成部门间信息互通、结果互认、力量叠加的监管格局,实施跨部门协同监管,积极引入第三方监管力量,强化社会监督。完善医疗服务监控机制,建立监督检查常态机制,实施大数据实时动态智能监控,建立信息强制披露制度,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医药费用、费用结构等信息,堵塞管理漏洞。建立医疗保障信用体系,推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维护医保基金安全运行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