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必须滤去泡沫与浮躁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环球时报发布时间:2020-03-24 09:04:34

孙佳山

号称“中国第一网络文学平台”,旗下拥有近810万作者、1220万部作品的阅文集团,近日被曝光市值缩水2/3,付费阅读业务触及天花板,再次引发舆论对网络文学泡沫破裂危机苗头已现的讨论。

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2019年国内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4.6亿人,市场规模达到204.8亿元。极高的曝光率在为网络文学吸引来广泛关注同时,也令社会普遍突出网络文学的“网络”属性,制造网络文学和传统纯文学二元对立的迷思。网络文学4.6亿用户规模、1400余万名作者、超1600万种作品依然无法掩盖其在原生性、独特性与原创性上的先天不足。

诚然,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传统纯文学的创作、传播与大众接受程度江河日下的现实语境下,网络文学的爆炸式发展,在极大地扩充、拓展我国当代文学版图和格局的同时,也鲜活地体现出当代文学多样性、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但也正是由于网络文学作为泛娱乐生产链条上的初级生产要素属性,令其不可避免地被近十年来不断涌入文化产业的金融资本所裹挟。由于我国网络文学的海量特征,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等诸多问题,加之大量IP被改编为以网络剧、古装剧为代表的影视剧,以至于公众对网络文学、网络剧的主要印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集中在宫斗、玄幻、穿越等狭窄的题材区间内,在其发展的高潮阶段所伴生的污名化问题也正是源于此。在网络文学内部,除了宫斗、玄幻之外,悬疑、恐怖等题材和特定类型因为点击率优势,同样造成了大范围的同质化现象。

上述问题深刻地折射出网络文学发展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一方面,改革开放初期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在进入第五个10年时,正在发生历史性翻转,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仅是网络文学领域,在整个网络文艺乃至整个文化产业领域,都将和其他行业一样,进入到长期高速增长之后的平台周期;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农村网民持续增加,他们在新一轮城镇化进程中,开始成为网络文学的新增量、新读者,这无疑对我国网络文学的生产、传播机制提出了新挑战。

移动互联网的媒介杠杆效应,一步步将我国广阔的县级市和农村地区的乡镇居民拉升到主流文化视域内的各个舞台,我们必须直面这一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未曾处理过的文化经验。我国网络文学行业,也必须在三、四线城市“包围”一、二线城市,通俗文学“包围”传统纯文学的现实之上,打破网络与纸媒二元对立的媒介迷思,调整自身的题材结构,进一步突破城乡二元格局,走进我国文化经验的腹地,探索“新时代”的文化纵深。如果我国的网络文学行业能真正实现去泡沫、去浮躁,打破“网络”的媒介迷思,完善类型供给,调整题材结构,走进我国当代通俗类型文艺实践的纵深,那么不仅更多优秀作品指日可待,当代的中国经验也势必将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

(作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