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协同助力疫情监测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经济日报发布时间:2020-03-19 16:49:31

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胡颖廉

公共卫生体系一般分为预防、预警、响应、恢复等核心功能。我们有必要秉持社会力量协同理念,构建起基于专业化的监测检测体系。

如果说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那么公共卫生体系无疑是其中的一道难题,它是为保障人们健康所采取的集体行动,具有平等性、合作性和预防性特征。

传统社会复杂程度较低,对疫情防控的协调性要求不高。然而,在现代社会,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带来了系统性风险,公共卫生资源、信息分布十分离散,单一主体难免遭遇“孤掌难鸣”的尴尬。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要加强组织引导、畅通渠道、鼓励支持。

事实上,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发达国家就倡导以跨部门协同方式解决公共卫生难题,其特征是在承认行政主导的基础上,通过正式且清晰的制度安排,引导社会组织、企业、社区、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提高公共卫生决策和服务提供的效能。

公共卫生体系一般分为预防、预警、响应、恢复等核心功能,此次疫情暴露出前期监测预警存在的短板。所谓监测预警,就是对潜在的系统性风险提前拉响警报。以新发传染病为例,即便是专业人士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确定病原体、传播规律、致死率等。因此,我们有必要秉持社会力量协同理念,构建起基于专业化的监测检测体系,避免单个渠道预警失灵时,整个公共卫生体系都无法作出及时反应。

首先是专业组织自律解决科学难题。要避免行政逻辑主导专业机制,防止科学问题行政化。例如,国外经验是医师协会等专业组织通过会员章程对执业医师病例报告行为提出要求,恶意瞒报者将接受惩戒。这类专业组织每年都培训呼吸科临床医生,提升其对传染病例的了解程度和敏感性。专业组织自律能够有效激励专业人士,通过同行间的监督和促进,防止将传染病例上报异化为行政体系中为完成任务的低效率摊派。

其次是市场机制的补充和激励作用。应该鼓励开拓竞争性监测和检测渠道,对结果持总体宽容态度,并告诉公众潜在的风险。即使信息不完全不准确,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给公众适当预警,然后随着信息的完善不断更新。政府部门在做好监管的前提下,鼓励开拓竞争性的监测和检测渠道,其基本假定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发现真实信息。这种市场化补充和激励机制,恰好可以弥补政府内部渠道信息传递不畅时的缺憾。

再次是强化社区能力和社会参与。防疫和医疗存在本质差异,通俗地讲,前者是让健康人不得病,后者是将病人治好,因此社会整体免疫力和防疫体系的构筑与治疗本身同样重要。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发热门诊数量不足,依靠社区分级诊疗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筛选患者,避免患者集中到医院引发大面积交叉感染,这也是前期防控举措留下的深刻教训之一。社区分级诊疗在疫情防控中应扮演好“守门员”角色。

总之,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科学的未知性决定了我们在重大疫情面前必须保持极度谦虚谨慎的态度,关键是“让专业的力量有渠道作出正确的判断”。要实现这一目标,以专业自律、市场激励、社会参与为特征的社会协同机制是不可回避的选择。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