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趁油价暴跌加强石油储备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环球时报发布时间:2020-03-13 08:30:54

李志传

近日来,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创下自海湾战争以来最大的跌幅,并在时隔四年之后重新回落到30美元/桶附近。本轮油价下跌,打破国际能源市场的脆弱平衡,引发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短期来看,油价仍维持低位震荡,国内外石油市场再度迎来挑战和机遇。现在是不是中国增强战略石油储备的好机会呢?

此次石油价格大跌的直接诱因是沙特和俄罗斯在维也纳减产会议上谈崩,俄罗斯拒绝减产,沙特一怒之下不仅宣布增产还大幅调低原油价格。从更大的背景上看,随着美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强势回归,欧佩克、俄罗斯、美国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特朗普上台后的“去监管”和积极发展化石能源政策进一步激发了美国的油气生产潜力,美国重新成为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和重要出口国,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长不断放缓,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抑制了原油需求的增长。在全球性的石油生产过剩形势下,维持油价的压力越来越大,欧佩克和俄罗斯不得不在“数量”和“价格”之间做出选择。由此可以看出,国际原油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石油竞争的重点已经从资源转向市场,市场主导权逐渐从卖方转向买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国际油价下降将大大降低进口成本,符合中国的总体利益。中国每年的原油进口量已经突破5亿吨,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70%并仍在继续增长。从石油储备量上来讲,国际能源署(IEA)设定的一国石油储备安全标准线为90天,即要确保国家石油安全,一国的石油储备量需要达到过去一年90天的进口量。这意味着要达到安全范围,中国的石油储备需达到7.43亿桶左右。近年中国在原油储备方面投入较大,原油储备能力已超过3亿桶,但是仍然相对不足,战略石油储备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在短期内,积极扩大进口是最现实的选择。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油价出现过三次暴跌。从历次原油价格下跌的情况看,油价在低点持续的时间都比较短,我们应抓住时机,调整进口和国内生产比重,主动通过期货和现货市场,通过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订购现货等方式在相对较低的价格上扩大进口。由于短期内大规模提升战略储备空间不现实,可以考虑利用民营商业储备、大型油轮、炼厂库容等设施,提高进口原油的储备能力。

在中期内,继续加快国内石油储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原油储备能力直接影响进口量和战略主动性。通过调整石油储备腾挪战略空间,影响和控制国际石油市场是美国一贯的做法。中国国家石油储备建设始于2004年,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储备能力不断提高,但是仍然相对不足。根据中国石油公布的报告,我国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将石油战略储备量提高至5.03亿桶。油价下跌为大量购入、实现储备目标提供了良机,我们应该做好规划,继续扩大在石油储备、管输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同时提高设施的运营效率,把握战略主动性。

从长期看,应进一步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市场开放度不断提高是国际石油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国内石油市场改革和发展应当坚持的大方向。目前,国内石油市场的上游仍未完全开放,原油进口和成品油进出口仍实行配额制,成品油销售价格含税费高并仍受政府的强力干预,企业和普通民众难以从国际油价下跌中直接获益。针对上述问题,应转变石油安全观念、市场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市场开放,促进公平竞争,从更高层次上引导石油市场健康发展,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此外,除了战略石油储备以外,我们也应该全面评估这次石油价格暴跌对我们的影响。比如,目前的原油价格已处于低位,甚至低于一些项目的成本,如果持续较长时间,对以上游业务为主的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企业的生产经营将产生压力,其勘探开发、油田服务等业务板块将出现困难,这对于我们自己的石油生产能力和能源安全体系都有一定的影响。(作者是隆众资讯北京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