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评:放弃申领补助未必是最佳捐赠方式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法制网发布时间:2020-03-12 17:39:11

史洪举

3月10日,云南昭通彝良县人民医院150名医务人员通过昭通日报宣布,放弃申领抗疫补助。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直接参与疫情防控的一线医务人员可以申报临时性工作补助。涉及申领补助人员均表态不愿申报,并表示抗疫系职责所在,希望把补助发给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的医务人员(3月12日《新京报》)。

众所周知,为抗击此次疫情,众多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疫一线,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牺牲。这些医护人员堪称最美“逆行者”,配得上任何赞美和尊重,值得人们歌颂和学习。但一些医护人员“集体”放弃申领补助,希望将补助发放给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的医护人员,此举固然值得敬佩,但却未必是最佳捐赠方式。

如前所述,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为了关爱和弥补他们的付出与牺牲,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应的补助发放标准。可以说,无论是根据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还是按照人之常情,这些医护人员完全可以问心无愧地领取这些补助。相关部门也应及时、足额地发放这些补助。而这些医护人员均表态不愿申报补助更彰显其高风亮节姿态。但这显然并非最佳方式,不值得大范围推广。可能很多人都听说“子贡赎人”和“子路拯溺”的典故。孔子的学生子贡从其他国家赎回了鲁国人,政府要给其赎金,被子贡回绝,这一“仗义疏财”行为遭到孔子批评。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在途中救了一个落水者,该人用牛答谢子路,子路接受了牛,孔子夸奖了其行为。

孔子之所以如此,在于其认为子贡不要补偿金的示范一开,那些领取补偿金的人或许就会被鄙视,而为了不被鄙视,他们只好不去赎人。子路接受馈赠则告诉人们做好事可以得到回报,进而形成扶危济困的良好风气。具体到此事件,虽然报道未指出彝良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放弃申领补助是完全自愿的还是有“组织”的集体行为。如果是完全自愿行为,则不该过度解读苛责,如果是“集体”行为,显然有道德绑架嫌疑。

要知道,医护人员也是普通人,需要挣钱养家,甚至其中很多人并不富裕,完全靠工资养家糊口。如果是有组织的“集体”行动,那么组织者是否顾及过部分人的感受,是否考虑过这些补助是其完全应得的收入,且是很多人补助家用的经济来源?而且一个地方组织“集体”放弃申领补助后,让其他地方的医护人员怎么办?是学习该高风亮节行为还是“见钱眼开”地继续领取补助?

进而言之,该地区医护人员放弃申领补助后,希望把补助发给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的医护人员,但是,后者会不会也不好意思接受该捐赠?甚至在感召之下,连带放弃了原本应该得到的补助?这都是应该予以考虑的情节。退而言之,即便放弃申领补助完全是医护人员自愿行为,这也并非最佳的捐赠方式。因为,要想行之有效地将款物捐赠给最需要的人,莫过于这些医护人员先领取补助后再捐赠,一则更彰显其爱心,二则可以定向捐赠,三则可有效监督善款用途,进而让爱心发挥更好的作用。

还应考虑的是,这些医护人员放弃申领补助后,相当于这笔补助依然属于发放机关所有,其是否有权要求将该补助转赠给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的医护人员,该补助转赠给某个医护人员还是予以均分,后者是否可以领取额外补助,该操作是否符合财经纪律,这些问题均值得探究。可见,放弃申领补助,尤其是“集体”放弃申领补助的做法,未必是最佳操作方式,反而可能“两败俱伤”。这理当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进而避免将原本皆大欢喜的好事搞得怨声载道、一地鸡毛。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