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谣言成为疫情次生灾害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法制网发布时间:2020-02-26 17:28:07

史洪举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6.2%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中过谣言的招。73.5%的受访者认为谣言会扰乱社会秩序。69.0%的受访者建议建立辟谣系统,及时更新辟谣信息。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但各种谣言也频现,如“吃××可以预防新冠肺炎”、“吸烟喝酒防肺炎”、“让公园闲逛人员背防疫手册”“××驰援湖北医疗队物资丢失”“湖北解封3小时超千人进长沙”等(2月26日《中国青年报》)。

应该说,每有暴雨、台风、地震等突发事件发生时,都会有一些谣言相伴而生并广为传播。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种与疫情相关的谣言也频频出现。这些谣言既干扰了公众获取正确信息的“频道”,又扰乱了社会秩序,增添了疫情防控难度。对此,在惩戒造谣者的同时,理当建立科学有效的谣言治理系统,以免谣言成为突发事件之后的次生灾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公众对疫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疫情防控措施、病毒的传播和感染路径等信息高度关注。加之在“不聚聚”“少外出”防控措施影响下,人们只能宅在家中刷微博和朋友圈获取与疫情有关的信息。而此时一些人的刻意造谣,一些人的以讹传讹,就会在网络传播技术的快速推波助澜下,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秩序。

对此,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及刑法,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最高可处10天拘留,500元罚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梳理报道可知,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有关部门已经处理了不少造谣传谣者。日常生活中的造谣传谣者也受到了法律惩戒,轻则被治安处罚,重则被判处刑罚。但惩处造谣者并非治理谣言的终点,谣言对人们的不当影响依然存在,甚至久久难以消除。如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将谣言当作“真理”,却不知道真相为何物。这一现象无疑应引起反思,相关部门理当积极作为,周密部署,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辟谣体系,让真相消灭谣言,而非湮灭于谣言之中。针对绝大多数谣言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特点,除严格落实网络实名制外,还应树立互联网思维,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在辟谣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让“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世界”的尴尬不再发生。

具体而言,不妨建立谁造谣、谁传谣、谁辟谣的机制。要求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尽到主体责任,发现谣言后及时删除信息,切断链接,避免谣言继续扩散。同时,强制造谣、传谣责任人及网络平台通过谣言传播途径辟谣。譬如,某个微博或微信发布或转发了谣言,则强制其通过原微博、微信账号持续地发布辟谣内容,以确保真相及时赶上谣言。对负面影响较大的谣言,还可通过微博置顶、群发短信、“朋友圈广告”方式辟谣,从而让真相覆盖、消灭谣言,进而让公众不再被谣言侵害。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