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评:让法治信仰伴随青少年健康成长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法制网发布时间:2019-11-22 15:38:56

沈峰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成效关系依法治国的走向、深度和持久性。青少年接受宪法等法治教育,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精神,有利于他们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

11月20日,由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港闸区第六届青少年法治文化节”在天生港小学体育馆拉开帷幕。本场活动通过南通发布直播平台进行了现场直播。除了启动仪式上的主体活动,本届文化节还将开展法治讲座校园行、法治演讲比赛、模拟法庭暨亲子法治体验活动、未成年人保护系列讲座、法治手抄报比赛等,辖区内的青少年学生可以到所在街道参加活动(11月21日《江海晚报》)。

南通港闸区举办青少年法治文化节,通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法治文化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信仰,无疑值得推崇。要认识到,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依法治校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关键性的意义。

当前,包括南通,青少年法治教育正在各地有序开展、稳步推进。但在一些地方,青少年法治教育流于形式,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总体上成效不高。其具体表现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缺乏独立性,被归入道德教育,相关课程设计、教材选用、师资配备等主要依托道德教育;学时被压缩、占用的现象较为普遍;学习内容被简化为对法条的识记,实行填鸭式教学及应试考评,忽视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培养。

就此而言,南通港闸区举办青少年法治文化节,为广大青少年搭建展示演绎法治文化艺术教育的交流与学习平台,把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用法治文化的力量滋养青少年法治素养,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文化活动,集知识性、竞技性、趣味性于一体,符合当代青少年的兴趣和特点。

进一步看,青少年法治教育不能搞大水漫灌,而要有针对性地“滴灌”,这应该是一个立体的、连续的、广泛的教育体系,它以青少年为主体,社区、学校和家庭为客体,涵盖课程设置、实践活动、法治教育阵地建设、优秀师资团队、教育考核以及良好的社会氛围等方面。另外,法治教育要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教学重点,形成分层递进、纵向衔接的法治教育体系。

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就是要在青少年时代对每一位社会成员开展系统的法治教育,发挥学校教育持续性、渐进性、专业性的优势,引导青少年树立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遵守法律法规,从而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

在一定意义上说,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成效关系依法治国的走向、深度和持久性。青少年接受宪法等法治教育,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精神,有利于他们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

让法治精神滋养青少年成长。一方面从注重法律知识传授向注重法治精神培育转变。因为法治教育本质上是法治信仰的通识教育、养成教育,在法律知识普及的基础上,更要传递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另一方面,在面向青少年开展法治教育,应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青少年学生是学习主体,法治教育要走出说教式、灌输式,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和观察思考,从“身边事、眼前人”讲起,寓教于乐、晓理于行,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产生思想的共鸣,进而成为行动的自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校园的普法水平决定未来社会的法治水平。应在“幼苗”阶段就注入法治的养分,让法治意识在每一个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