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本质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广州日报发布时间:2019-11-13 09:39:03

刘琛

近日,院士增选正如火如荼进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11月8日,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和选举会议落下帷幕。会上,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表达了对院士群体的期望,他表示院士称号不应承载过多非学术的、功利的东西。

院士制度在促进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院士头衔所附加的潜在利益渐增,院士制度的行政化味道渐浓,让院士称号染上了功利色彩。事实上,获得院士称号仅仅意味着学术界对其过往的学术成绩和贡献的认可,但科学探索和创新之路永无止境,最高学术称号未必能与最高学术水平直接画等号,更不应该与行政等级挂钩。

让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本质,一方面要积极去行政化、利益化,把院士当作一种纯粹的学术荣誉,回归“务虚”的本义,进一步完善自由平等、公平竞争的学术生态,为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才俊甩开膀子加油干腾出空间。另一方面,社会要理性对待院士这一荣誉性学术称号,深刻认识到拥有院士称号的专家也是学术界普通的一员。院士自身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自我陶醉,更不能过于以权威自居而阻塞后辈。“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当科技资源的阳光雨露向更多年轻人洒播、创新机会向更多年轻人倾斜,我们在科技创新之路上才能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