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对外摩擦既要守原则,又要讲策略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环球时报发布时间:2019-10-16 14:21:12

社评

中国与外部世界由各种原因而导致的文化摩擦有增多之势。在有关NBA的冲突中,中国网民发起了抵制行动。然而也有反过来的情况,越南近日因为美国动画片《雪人奇缘》中出现带有“九段线”的中国南海地图而将该片禁放。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越南因为南海争议而将文化产品下架了,中国影片《红海行动》和美国电影《摘金奇缘》此前也因类似原因在越南遭禁。

西方社会里主动发起的对华文化摩擦也在上升。孔子学院在美国受到愈发严厉的限制,就是典型例子。指责中国在西方搞政治和文化渗透的声音不断增多,今后将有各种连锁的反应发生,这样的趋势恐难避免。

文化摩擦在哪个时代都少不了,值得注意的是,跟中国有关的摩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在舆论的解读中被赋予了更多意义。西方舆论尤其热衷于营造各种摩擦指向中国的氛围和印象,把涉及到中国的每一起冲突往尽量显眼的位置上推。

由于中国处在全面崛起的阶段,对外摩擦发生的概率的确比我们一旦处于停滞时更容易高一些。问题在于如何认识那些摩擦的性质,中国的主流舆论应该在这当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当下的中外文化摩擦,多数都发端于互联网舆论场。从每个社会各自的价值体系出发,发起摩擦都有着它们的道理。由于不同社会的价值观各异,冲突不可避免。过去主流舆论机构会以各自社会的不同方式配合外交,调节文化摩擦的频率和强度,而如今互联网成为那些摩擦新的主导力量,它们的自发性因此更突出,发酵过程几乎完全由价值理念和公众情绪驱动,回旋余地前所未有地缩小了。

中国在文化领域长期受到西方社会的不平等对待,我们与周边国家又有一些边界纠纷,加上存在台湾问题,外部敌对势力还不断就香港、西藏、新疆等事务找我们麻烦,中国的潜在对外摩擦点是比较多的,当美国一些势力试图四处制造杠杆向中国施压时,有更多摩擦点被激活就不让人意外了。

这种情况下,中国首先要意志坚定,不能躲避注定要发生的那些摩擦,并因此在重大原则上退缩。同时我们要讲求策略,表现出智慧,不能遂了一些西方敌对势力的愿,使中国成为各种文化摩擦的最为集中的指向,并因此带动更多的涉华摩擦,侵蚀我们的战略主动性。

我们认为,中国互联网上绝大多数针对境外机构和个人不当言行甚至恶意挑衅的指出及追究都应该得到道义上的支持,这当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都应给予肯定。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应当能够甄别那些言行对我们国家利益所能造成的不同影响或侵害程度,从而决定我们对它们的集体回应强度。

我们一边要坚持原则,保持中国社会遇到严重外部挑衅时同仇敌忾进行反击的能力,一边要避免四面出击,把握反击的频度和节奏,优化斗争的实际效果和外部观感。当中国成为利益触角伸向全球的大国时,这样的综合把控是我们平稳处理对外关系的一项基本功。

相信这样的策略统筹会与中国综合实力的增长和自信的不断强化相互呼应,彼此协调推进。虽然国家越强大意味着各种对外摩擦也将越多,但大趋势看,中国人生的气会减少,我们对外置气的意愿会越来越低,这是中国作为大国不断成熟起来的重要维度之一。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