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成长壮大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南方日报发布时间:2019-09-23 10:43:44

许兆欢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依托,民营企业必须加强创新研发、提升管理能力,实现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不断成长壮大。

作为后发地区,民营企业撑起阳江经济发展“半壁江山”

从产业规模来看,阳江逾2万家民营企业涉及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在全市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事业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从行业分布来看,批发零售业所占比重最大为59.54%,其次是制造业为13.15%,并逐步向其他产业领域渗透。不少中小企业从早期的加工、建筑、运输、商贸等领域,逐步拓展到现代服务、先进制造以及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创新活力来看,阳江85%的发明专利、76%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由民企完成,83%以上新产品由民企开发。以五金刀剪产业为例,依托全市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阳江建成国家刀剪及日用金属工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制定发布五金刀剪国家标准1项,将“阳江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拥有国家专利3000多项、国际专利9项。

在经济新常态下,资金、产业等问题已成为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

从自身发展来看,阳江民营经济总体呈现小规模、低水平和分散的发展格局,在企业经营管理、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民营经济虽然量大,但个体户比重过高,规模以上企业少;二是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仍然以传统的一般加工制造和批发零售业为主;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偏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四是经营方式落后,家族化管理普遍存在。

除自身因素外,阳江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外部障碍。在国外,阳江五金刀剪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频频遭遇技术壁垒;在国内,随着产业成熟度提高、市场竞争加剧,大部分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五金刀剪等传统制造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依靠数量和价格优势,以微利化得以生存发展的空间日趋减少;在省内,粤东粤西粤北其他城市与阳江条件相近、资源环境相似,发展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都力求在发展中抢占先机,相比之下阳江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经营理念创新。针对阳江民营企业家族式、粗放式管理等短板,要支持企业加快完善产权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通过相互参股、引进外资、出让产权、资本运作和挂牌上市等形式实现产权多元化。积极引导个体户、家庭作坊发展成为中小微企业,鼓励和推动小微企业进入规模以上行列。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商业模式新、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民营中小企业进入后备库,鼓励和支持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五金刀剪、电力能源等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发展成为产值超百亿的大型骨干企业。

营商环境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努力破解“玻璃门”“弹簧门”等顽疾,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大市场。按照“简政、放权、服务”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完善政务服务体系,着力推行网上多证联办、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打通项目从登记注册到正式开业的“一门式”“一网式”服务,建立“宽进严管”的治理格局,通过优化政务服务支持企业创新。

产品研发、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在吸引外部资金的同时,引进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破解核心技术瓶颈,改变对外技术依赖度过高的现状。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探索发展企业合作联盟,鼓励中小企业建立与珠三角大型企业的技术依托关系,鼓励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通过共同开发技术、协调上下游产品供应、共享市场信息等方式建立企业之间合作联盟,降低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分担研究开发成本和风险,实现技术转移以及获得。

企业育人、留人机制创新。各级政府部门应想企业所想,为引进和留住人才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充分利用自身外联广泛、信息量大的优势,帮助企业寻求和培养所需专业人才。积极探索企业、社会、学校三者互动合作的培训架构和模式,依托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阳江技师学院开设对口专业,开展对口培训,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人才培训、使用和保障的长效机制。探讨建立柔性人才引进制度,加强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的沟通联系,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退休返聘等方式,引进关联行业技术精英,帮助本地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