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夜间经济”走得更好更远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经济日报发布时间:2019-07-23 10:47:32

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瞿长福

“夜间经济”既是经济发展之道,也是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管理部门要在做好治安、噪音管理和环境清洁、食品安全、交通管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引导当地结合自身文化历史特点,突出特色,引导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打造适合不同人群的现代“夜间经济”,让夜生活品位更高、质量更高、趣味更多。

最近,“夜间经济”再次受到推崇与厚爱。据报道,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到兰州、绍兴等二三线城市,遍及沿海与内陆、西北及东南,相继推出了多项鼓励“夜间经济”的对策与举措。诸如延长夜间交通运营时间、在消费活跃地段打造“夜间经济”地标、放宽夜间“外摆位”管制、打造美食街等举措,纷纷亮相,引来一些消费者点赞。

这是好事。大到活跃消费市场、推动消费升级提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小到让“夜猫子”们不再寂寞,带动“夜间经济”发展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从既往经历来看,这波“夜间经济”潮能走多远、走多久,依然值得追问与思考。

很多人还记得,30多年前《经济日报》一组“让王府井大街亮起来”的报道,曾率先点亮城市“夜生活”的舆论之光。此后,“夜间经济”成为各地繁荣消费市场的有力举措,甚至成为一些地方的特色“名片”。但是,多年来“夜间经济”走得并不平坦,在不少地方都遭遇过“鼓励—限制—再鼓励—再限制”的经历,起伏波折,让投资者有些无所适从。

这也正是“夜间经济”值得关注的地方。“夜间经济”是经济波动中的临时之举,还是消费市场的应有之道,需要管理部门首先从源头上理清。不然,难免会像过去那样,一说要提振消费市场,就对“夜间经济”网开一面;一说要整顿环境,就不问青红皂白拿“夜间经济”下手。所谓风来了催着起飞,风停了盲目关停。把“夜间经济”搞成一锤子买卖,或者弄成不确定性举措,投资者是追求有质量的长期投入,还是临时性、投机性“赢一把就跑”,把握不定。

“夜间经济”的待遇在经济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为了鼓励某一产业发展,推出补贴措施,过后发现补贴包袱太重或出现作弊问题又赶紧修改规则,甚至干脆叫停,导致一些正常经营企业陷入困境。这种不确定的政策因素多了,企业就会失去稳定的政策信心和市场预期,只能遇到机会就不顾实际条件“一窝蜂”地拥上,突击行动,先到先得,很难顾及投资质量与长远效益,抓紧把投资赚回来再说,否则政策一变血本无归。

因此,现在鼓励“夜间经济”发展,要避免这种反反复复、朝令夕改的误区,提高政策举措的科学性、精准性与稳定性,让投资者对政策举措有稳定的预期和信心。“夜间经济”既是经济发展之道,也是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管理部门要在做好治安、噪音管理和环境清洁、食品安全、交通管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引导当地结合自身文化历史特点,突出特色,引导利用互联信息技术、打造适合不同人群的现代“夜间经济”,让夜生活品位更高、质量更高、趣味更多,而不是在要不要有“夜间经济”、是否鼓励“夜间经济”甚至准不准有“夜间经济”这样的问题上反复纠结。

政策质量高了,投资者信心才更强、预期更稳,包括“夜间经济”在内的各种经营业态就会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