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待加强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法制日报发布时间:2019-06-19 10:27:56

吴宗宪

因宣泄个人情绪实施极端犯罪,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老话题。从培育良好社会心态,预防极端犯罪的角度讲,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很多心理学实验都表明,一个人遇到挫折后,会产生多种消极情绪,其中最常产生的就是愤怒,为了排解愤怒,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攻击,如果引起其愤怒的对象过于强大,不好直接攻击,一些人便会转向攻击其他缺乏自我防卫能力的人。目前见诸报端的一些恶性犯罪多属此类。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些普通老百姓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缺乏心理学知识,遇到不良情绪后不知如何宣泄,或者不知道用建设性方法及时宣泄的重要性,便一直压抑自己,直到实在忍受不了走向极端。如果通过宣传教育,普通老百姓都能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遇到挫折后及时通过倾诉、书写、运动等方式进行排解,那么就可以将一些不良情绪及时宣泄出去,不至于积累到用暴力等极端手段发泄的程度。

其次,加强社区心理矫治力量。目前在新的社会组织形态下,很多人与供职单位的关系都较为疏离,应加强社区在构建良好社会心态中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心理咨询师入驻社区,为居民开展咨询辅导工作。目前一些省市的政法机关也在推进这一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如果形成了这样的常态化机制,让心理教育和咨询服务延伸至社会的毛细血管,那么很多问题就能解决在萌芽状态,不至于产生特别严重的后果。

第三,政府部门要持续改进工作作风。目前个别人走上报复社会的犯罪道路,可能也与其在政府部门遭遇的挫折有关。当一些老百姓认为自己受到冤屈,找政府部门反映情况时,如果政府部门能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那么就可能将当事人的心理问题也一并解决了;反之,政府部门态度生硬、简单粗暴地予以拒绝,就可能进一步加剧当事人的挫折感,进而酿成悲剧。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美刑事司法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本报记者马树娟整理)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