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可能让丁宝桢“留”在济南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齐鲁晚报 发布时间:2019-06-13 09:52:04

朱文龙

丁宝桢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正是他主政山东期间,开启了山东近代化的进程。6月11日,济南历城区一处建筑工地发现疑似丁宝桢墓葬。

疑似丁宝桢墓被发现后,墓地如何处置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遗憾的是,因工人保护文物意识不强,“墓地被翻腾得一片狼藉,尸骨七零八落”。而根据周边居民回忆,这已经是该墓葬第二次遭到破坏。上次,丁宝桢的墓地不仅被“夷为平地”,他的棺材也被挖了出来,木头给人用了,丁宝桢夫妇的遗骸则被人遗弃在荒野。

看到先祖的“遭遇”,丁氏后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动了让丁宝桢回归故里的念头。如果丁宝桢遗骸就此回到了贵州,对于济南来说,无疑是个损失。为此,文保部门应迅速行动起来,叫停施工,并派遣考古人员尽快进入现场进行清理挖掘,细致、妥善地解决此事。

需要看到,人们对于丁宝桢墓如何处理的热议,更多反映的是对名人墓葬等文化遗产的关注。除了丁宝桢,还有许多历史名人,比如扁鹊、闵子骞、张养浩等都长眠在济南这座“名士多”的古城。按理说,拥有如此“厚实”的家底,济南应该在名人古迹的保护方面走在前列才对。可惜的是,现实似乎并不是这样。

再说回丁宝桢,估计很多人也仅仅知道一道“宫保鸡丁”,至于他的生平事迹,又有几个人知晓?人们担心,丁宝桢墓即便得到了完善的保护,如果不重视其人文和历史价值的话,相关文化也会“做了土”。从这个角度来说,能保留住丁宝桢墓最好,如果实在不能保留的话,有关部门不妨在丁宝桢墓附近,为丁宝桢“留个地方”,或立塑像作为纪念,或以适当方式进行宣传,让社会大众了解丁宝桢,让丁宝桢能在济南“活”过来。

此外,也给文保部门提了个醒。对于古墓等文物遗迹,不能“没有接到群众举报”就不行动,也不能因“文保单位中没有丁宝桢墓”就放任不管。鉴于还有不少类似的“未知”古墓尚未得到有效保护,文保部门要更主动地进行排查,并参与到城乡规划和开发中,防止工程建设无意中破坏文物古迹。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更应重视对稀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尽可能充分地做好文化传承,激活文化史遗产,让传统元素为现代化的济南加分。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