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研工作者少点浮躁多份宁静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广州日报发布时间:2019-06-13 09:30:46

练洪洋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对外公布。《意见》明确,力争1年内转变作风改进学风的各项治理措施得到全面实施,3年内取得作风学风实质性改观,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学术道德建设得到显著加强,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

鉴于学术不端事件屡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去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 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也首次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彰显国家对改进学风之重视。较之此前出台的一些规定,《意见》的内容更丰富、态度更明确、措施更严厉,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防止和反对科研领域的“圈子”文化,对违背科研诚信行为实行“一票否决”,解决表格多、牌子乱问题等方面皆有论及。尤其明确要“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鞭辟入里、切中要害。浮躁之风确实是我国科研领域的一块心病,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科研投入水涨船高,2018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19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科研投入量是上去了,但有突破性、原创性的科技成果还比较少,投入产出比仍不合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地基还不够牢、大厦还不够高,另一方面也和科研领域学风不够扎实、浮夸浮躁有关,不少科研人员不能沉下心来,不愿围绕关键问题和核心技术下苦功,不甘板凳一坐十年冷。刘忠范院士曾指出:“现在科技界、产业领域普遍存在浮躁、急功近利的现象,把在《自然》《科学》等刊物上发表文章作为目的,至于能在现实中解决什么问题,就不深究了。”为了能在较短时间内发表论文,一些科研人员热衷于做“短平快”项目,而对原创性研究兴致不高。

5月下旬,南阳市宣布“水氢发动机”下线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地媒体称,“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报道出街,一石击起千层浪。面对各路记者,企业说不出来个所以然,技术的提供者——湖北工业大学董仕节教授及其团队作了非常详细的说明。以水制氢的化学原理很简单,但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目前并没有得到保证,在技术创新尚未达到商用水平的情况下就急于推向市场,企业和科研人员都太浮躁。“水氢发动机”事件尴尬收场,再次说明,浮躁是科研工作、科研成果转化之大敌。

学风问题,固然是科研人员的作风问题,和个人的修养、道德有关,因此,对于那些违背科研诚信的个人进行查处、惩治很有必要。但是,若将板子全打在科研人员身上也有失公允。为什么科研领域浮躁之风甚炽,科研人员愿意围着论文转?个人原因之外,现行的评价体系、激励机制恐怕也难辞其咎。当发表论文成为职业晋升、人才计划、各类奖项等的必要条件,并给科研人员带来可观收益时,做“短平快”研究、迅速发表论文,便成为一个最优路径,而原创性研究因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且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成为一个次优选择。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见人还要见制度。科研人员需要约束,科研环境也要调适,特别是完善相关制度,如破除“四唯”、改革科技评价导向等。靠规范约束人,用制度塑造人,转变作风和学风方得可靠保障。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