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亿元“家底儿”是怎么挣来的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北京日报发布时间:2019-05-30 10:00:00

汤华臻

“我们的手机、电脑会像钢笔一样易于携带,电视也可以卷起来挂在墙上。”走进北京电控所属的京东方展示厅,110英寸超高清显示屏、柔性屏等新产品让参观者啧啧称奇。这是北京市属国企高质量发展“高精尖”的一例。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市属国企持续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截至目前资产总额突破5万亿元,提前两年完成了4.7万亿元资产总额的目标。 

这样一份厚实的“家底儿”是怎么挣来的?不断将改革推向纵深,释放企业发展活力,可谓关键一招。仔细探究各家市属国企晒出的“成绩单”,着力点集中在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通过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花大力气建设创新基地,不少企业获得了知识和技术的重磅加持。与此同时,引进和培养职业经理人,国有资本加快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改革红利加速显现。两者良性互动、同步推进,成为锻造北京国企竞争力的又一密码。

以屡屡给人惊喜的京东方为例。从一家不知名的电子元器企业发展壮大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企业,仅用了短短20余年。董事长王东升总结,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法宝就是对技术的尊重和对创新的坚持。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京东方的彩色显像管做得蒸蒸日上,发展势头正猛,但其管理者却居安思危,提出“必须布局新的替代技术”;2013年,京东方的显示屏做得顺风顺水,他们又作出了大胆决定——“转向物联网公司”。时时关注全球行业动向,不断追求新的技术爆点,这位液晶显示屏行业的后来者逐渐抚平曾经“缺芯少屏之痛”,最终实现从追赶者到领先者的角色转变。

对技术创新的坚持、对发展模式的调整,本质上反映的是企业的市场敏感性。在许多人的惯性认知中,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似乎凭着“坐等靠要”便可高枕无忧。实际上,国企同样要在市场浪潮中搏击风雨。以更大视野来看,不管是民企还是国企,无论是华为还是京东方,但凡成功者,莫不是对行业变化和需求高度敏锐,及早作出妥善应对并适时抢夺先机掌握主动,而这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所有企业的生存之道。这些年来,大量国企迎来事业“新春天”,继续担当经济发展和稳增长的“压舱石”,其成功的密码就在于此。

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错综复杂,内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加,但只要我们稳住阵脚,唤醒市场意识,坚持改革创新、强身健体,就一定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包括国企在内的所有中国企业的“家底儿”势必越来越厚实。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