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中国,成长的希望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人民日报发布时间:2019-02-02 14:25:00

曲哲涵

人、财、物自由流动,是改革开放40年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懈努力的宝贵成果。未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提速,经济社会的“洼地”将会被逐渐填平,地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状况将得到改善。

母亲在厨房忙碌着,父亲在窗前张望着。而你我正在一年一度的春运大潮中前行,两条铁轨,把思念搬运千里,把亲情连成一线。回家,回家,我要回家!

有人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短短1个多月时间里,30亿人次在辽阔大地上集中往返,从飞机、火车、轮渡到乡间摩的,构成一个庞大又复杂的运输系统。很多百万、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在春节期间一下子冷清许多,因为此时定义人口数量的不是“户口”和“居住证”,而是故乡——人们回家了,回到梦里巷口老树下,回到亲情所系的村庄。

团聚的背后是别离。相守总是短暂,一首《常回家看看》的老歌,一幅孩子牵着父母衣角不肯放手的照片,让无数人感动。

别离的前面是成长的希望。无论是年轻人在他乡拼搏,还是“候鸟老人”异地养老,离家是为了更好的前程、更美的生活。人、财、物自由流动,是改革开放40年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懈努力的宝贵成果:

——没有教育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发展民营经济等举措,寒门学子、草根创业者们就不可能摆脱户籍、身份牵绊,通过奋斗成就人生传奇。打破了阶层固化、城乡阻隔的人口流动,加快了社会转型,使社会保有发展活力。

——没有市场之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从基础到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的经济发展就不可能血脉贯通,多年保持中高速增长,人们也不可能那么快地告别短缺奔向小康。

2018年,全国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40.22亿吨,发送旅客33.7亿人,同比均增长9%以上;全国快递包裹量超过500亿件,增长20%。尽管国外大环境寒风阵阵,但这些“流动”着的成绩单映照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勃勃,让我们心里更有底气。

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审视,我们身处的“大流动”,是中国人主动拥抱变革、自己掌控命运的“争上游”,是中华民族史上波澜壮阔的一笔。

近700万农村留守儿童,大量的留守老人……他们小家庭的牺牲,成就了国家的繁荣,社会需要给予他们更多关爱。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把经济扶助、安抚照料和精神抚慰等落实、落细,减缓留守生活对孩子、老人造成的伤害。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高质量发展,补齐这些发展短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让一个人掉队。

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提速,经济社会的“洼地”将会被逐渐填平,地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状况将得到改善。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要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这个目标振奋人心。不过,要让城镇化更有含金量,未来除了优化产业布局,还需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在教育、医疗、养老、创业支持等方面,让非户籍人口获得与本地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与发展机遇,强化保障措施,让农民进得了城、留得下,还能生活得好。

总有那么一天,人们无论是在大城市求学、创业,还是去风景优美的乡村小镇生活、守业,都将是更舒适、从容的选择。到时候,节假日往返奔波,可能就是为了看看美好风景,心情愉悦,少有忧伤。

团聚,赋予别离温暖的底色,为下一程奔波注入能量。克服眼前困难,寒冰深处春水生。祝福小家大国自强不息,祈愿明天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