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更换4次横幅”反映了什么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河北日报发布时间:2019-02-02 10:10:00

贾梦宇

“不管什么事,条幅先挂上。”中部地区一名村支书说,当地有个“土办法”,听说有检查,立马准备条幅。“比如,最近考核扶贫成果、考评扫黑除恶成效,那么标语上墙、横幅上街,肯定得做!”乡镇干部感叹,每次迎检,领导布置中必有一条“营造迎检氛围”。于是,大路上有大横幅,小路上有小横幅,门口有欢迎牌,座谈会有接待手册……有的地方还安排专人随时更换横幅,一天来几拨检查队伍,就要在乡镇大门换几次横幅。“最多的一天爬梯子换了4次。”中部地区一名镇长告诉记者。(据半月谈网1月29日报道)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作为落实各项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适当通过挂横幅的方式宣传政策、营造氛围、推进工作,本身没什么毛病。不过,为迎接检查,“一天更换4次横幅”则明显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此前有媒体报道,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过更为极端的“神操作”,比如某地乡镇政府为了应付各种检查,把大门上的横幅统一换成“欢迎上级领导来调研”,以不变来应万变……

作为掌握实际情况、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检查督查考核在很多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凡事过犹不及。“一天更换4次横幅”反映出时下一些地方的检查过多过繁、已成为基层“不能承受之重”——尽管岁末年初各项工作尤为繁重,但仍然“安排专人随时更换横幅”,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当地的检查已经多到了什么程度?

此外,“一天更换4次横幅”还表明上级检查存在重形式不重内容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迎检布置中必有“营造迎检氛围”,大路上有大横幅,小路上有小横幅,门口有欢迎牌,座谈会有接待手册……以此看来,当地的检查者看重的,很有可能是基层迎检时气氛够不够热烈、安排是不是周到、接待是不是热情,而不是实际工作成效如何。一定意义上说,正是检查者“只看面子、不问里子”的检查方式,才催生了基层“不管什么事,条幅先挂上”的“土办法”。

“挂个条幅、摆张桌子、照张相片、迅速收摊”,如此检查、迎检,在一些地方可谓司空见惯,必须高度重视。去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严格控制督查检查考核总量和频次,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原则上每年搞1次综合性督导检查考核,同类事项可合并进行,涉及多部门的联合组团下去,防止重复扎堆、层层加码,不能兴师动众,影响地方和基层的正常工作。随后,对标中央要求,各地也开展了专项整治,出台了相关规定。严规明令之下,“一天更换4次横幅”的闹剧仍然上演,足以说明检查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积弊之深,相关规范整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