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亟须与第三方合作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北京青年报发布时间:2019-01-07 13:30:14

王辉耀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经历了积淀学习、初试身手、大踏步走出去、全方位宽领域参与等四个阶段。最近几年,面对国内外严峻挑战,中国企业需要在掌握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借助历史的经验,探索下一个40年的持续发展之路。

从走出去的角度考量,中国企业要借助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实现与第三方深度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中国企业要注重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但更希望能够在兼顾国内市场的基础上,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实现国际市场的同步发展。

当前的国际环境下,逆全球化之风盛行,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中国企业的“走出去”之路,只有加强与第三方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方可实现中国贸易圈的拓展和对多边贸易体系的维护。

从中国国内经济环境来看,中国企业加强与第三方合作,是中国企业向世界拓展领域、拓宽市场的必由之路。中国企业不能偏安一隅,“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巨大机遇,国家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都为在国家层面上推动中国企业与第三方合作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从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环境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特别重视。当前,“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根据WTO预计,2019年全球贸易量增速将下滑至3.7%。在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下,中国企业更需要加强与第三方合作,并广泛参与国际竞争,在全球舞台上接受洗礼,这样才能逐渐成长。

中国企业与第三方国家、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有着优厚的合作条件。与第三方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合作,可以共享前景广阔的人口红利和消费市场,避免恶性竞争。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时间长,经验丰富,中国企业应当向他们学习,并寻求合作。国际机构既有资金的优势,又有丰富的第三方合作经验,中国企业可以从中学习企业全球化的经验,避免重蹈过去的教训。

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中国企业加强与第三方合作,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产业链变化的客观规律,可以避免恶性竞争。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分工和竞争,是企业长期发展和成长的必要阶段,也是中国想要更多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全球治理的必经之路。在具体的合作对象上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中国企业可以加强与第三方国家合作。中国企业与日本、法国签署合作备忘录,加强了在第三方国家的合作。以中日在东南亚的合作为例,之前中日在东南亚投资工业园建设上“各自为政”,由此产生了相反的竞争效应,中日企业都受到负面影响。后来,中国企业通过与第三方国家签署合作备忘录加强与日本的合作,把两国的竞争状态转化为合作,不仅扩大了中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加深了中日两国关系。

中国企业应加强与跨国公司合作。中国企业从“走出去”到全方位宽领域参与经济全球化,取得了重大成绩,但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长期深度参与全球化竞争,投资时间长、经验丰富的跨国公司相比,仍然显得年轻,中国企业理应向他们学习,寻求合作机会,有效规避潜在的风险。

中国企业应加强与国际机构合作。目前,世界很多多边机构支持“一带一路”项目,鼓励与中国企业加强合作。中国企业加强与包括世界银行、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WTO、CPTPP等国际机构合作,可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资金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支持,更好规避风险,增加发展的可持续性。

中国企业开拓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第三方市场,符合从工业革命后世界发生三次大规模制造业产业转移的经济规律。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承接外国产能转移的过程,中国企业承接了美国、日本、欧洲、“亚洲四小龙”转移的产业分工,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因此,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之路也落脚在实现对第三方市场的开拓上。

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特性和中国企业的发展选择,产生了包括国企、民企以及国际组织在内的多层次系统,可以在与第三方市场开拓上形成更大的合力。同时,我国新建的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将在国家层面为中国企业与第三方市场开拓提供动力,使其大大增强抵御外在风险的能力,又能保证企业的社会责任落实。

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的基建投资,体现了获得国家层面支持而形成的优势。此外,民企利用市场的引导作用,展现中国企业灵活满足当地需求、适应当地环境的活力。以亚投行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则为“东道国”提供足够且合理的金融支持。这些特点都使得中国企业的第三方开拓之路有着独特的优势。

改革开放的下一个40年,借助参与“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机遇,中国企业需要抓住与国家、跨国公司、国际机构的第三方合作的机遇,积极利用中国企业的多层次体系,实现中国与第三方主体的多赢局面。

(作者系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