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全国政协委员宋晓明: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气象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03-11 10:45:15 来源:法治日报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廉颖婷

今年2月,在刚结束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简称“十四冬”)上,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以系列设备实现对赛事地基、空基立体化监测,通过对风、气温、能见度、雪温和积雪深度的精细化监测,将产品数据实时传输至“十四冬”气象预报预测系统,为精细化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撑。

多年来,作为行业内产品链最全、单体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气象探测仪器装备领军企业,二院23所持续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气象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气象事业发展贡献航天力量。

图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院长宋晓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院长宋晓明表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二院将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服务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大型体育赛事气象服务保障

近年来,我国成功举办多项大型体育赛事,这背后,航天气象装备始终提供精密可靠的服务保障。

图为“十四冬”测风设备介绍。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二院23所“量身定制”的自动气象站为“十四冬”的雪上项目提供服务。该款被称为“赛事保障特种站”的定制产品创新使用雪温红外探测等多种遥测技术,可通过测量雪表面红外辐射能量,反演计算出雪面的真实温度。相较于常规的自动气象站,这款“赛事保障特种站”更轻更小,是高山赛区立体式、多维度气象要素客观分析和精准预报的硬件保证。

图为“十四冬”赛场气象设备分布图。

在这次赛事保障中,还有更加便捷的手持式微智气象站,可针对性应用于应急救援、现场移动气象观测等方面。

图为“十四冬”现场使用的手持式微智气象站。

除了“十四冬”,在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二院23所49部气象雷达、2000多套自动气象站为赛事提供气象服务。亚帆中心周边,P波段风廓线雷达为赛事进行提供海量的探测数据。水上比赛现场,量身打造的浮标海温监测气象站,智能化监测着赛事水域海水表层温度。 

图为杭州亚运会保障气象雷达。

此前,诸多创新科技还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大型赛事提供全方位气象服务保障,为提升冰雪运动、水上运动等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气象服务水平作出航天贡献。

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航天力量

在保障社会经济和民生需求的同时,航天气象产业还积极走出去,以科技之力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一份航天力量。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年里,二院23所为韩国、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家提供了多个种类、数十台套气象装备和数万只探空仪,接待了30多个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参观交流团体,举办50多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研讨会,参加了30多场大型国际气象商业展览,集中展示来自航天“空天地海一体化”的综合气象探测最新技术与装备,持续加强和“一带一路”国家气象合作。

航运和港口是气象高敏感行业,海洋气象和港航气象服务是“丝路海运”行稳致远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积极探索海洋气象服务新模式,打造“丝路海运”港航气象服务品牌,是响应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

图为我国首座灯塔气象观测站。

我国首座灯塔气象观测站“丝路海运”自动气象观测站位于福建厦门港九节礁,这座海岛气象站是为保障国家“一带一路”航线运行特意设计的一型海上气象观测站,创新性地选址并建设于灯塔上,开创了港航气象服务的先河。

十年扬帆再启航,航天气象产业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持续推进气象探测装备保障和数据服务。2024年,承担了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多个自动气象站的建设任务,为“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提供气象服务。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频现,折射出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这是事关我国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大事。

二院23所深耕气象产业60载,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到国家重大气象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中,用航天技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在雄安新区,二院23所正在参与建设我国第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构建智慧大脑,实现气象观测数据与新区数字孪生城市互用互享,在全国气象观测领域率先打造智能气象观测系统标杆。

去年,服务国家“山水工程”的通辽市生态保护修复气象保障能力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项目构筑了基于“天基、空基、地基”一体化的生态气候监测保障体系。为生态治理和防灾减灾决策、高标准现代化农牧业建设提供精细化服务,对科尔沁草原修复治理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为白茶茶园农业气象观测系统。

河北白洋淀在维护华北地区生态系统平衡、调节河北平原乃至京津地区气候、补充地下水源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院23所在这里安装了28套生态水文气象站,填补流域监测空白。

在羌塘、秦岭、武夷山、西藏高原等国家重点生态保护工程气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二院23所通过配置不同的设备调整气象观测侧重点,进行更广的生态气象观测,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绿水青山贡献航天力量。

增强气象科技服务保障民生力度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二院下大力气推进气象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在云南富源,二院23所在乡村振兴项目中承担了气象自动化站点的加密布局工作,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快速、高效的决策提供依据,加快富源县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

在河南、山东、广西等地,二院23所通过重点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对标“监测精密”要求,逐步实现高标准农田农业气象要素的智能感知和诊断分析,发挥气象观测在农业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作用。

航天科技的创新之“器”,正默默在各行各业发挥着保障服务作用。

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