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中国载人航天应用成果广泛服务国计民生

2023-08-23 10:02:11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廉颖婷

“在空间站规划和建造期,中国载人航天研制部署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设施,通过持续滚动开展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目前,国家太空实验室已正式运行,空间应用有序展开、成果频现。”在8月18日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与发展情况介绍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说。

2022年年底,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随即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进入新阶段,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大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应用成果。

空间应用有序展开成果频现

据林西强介绍,截至目前,空间站已安排在轨实施了110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

在空间生命科学领域,“我们实现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寿命周期培养,在功能基因调控方面的发现有望促进地面新品种水稻株系培育和高产增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指挥王强说。

“在人体研究领域(航天医学实验领域),开展了长期航天飞行条件下失重、辐射等复合因素对航天员健康、行为与能力的影响等原创性机理探索和应用基础研究,在人体心血管、骨骼等方面获得了航天医学新发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李莹辉介绍说。

在空间材料科学领域,“首次获得壳/核结构组织相分离合金材料,有望为航空航天、核电等行业有关相分离合金材料研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王强说。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航天技术试验领域研制人员郭佩介绍,在空间新技术领域,空间高效自由活塞斯特林热电转换试验相关效率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斯特林热电转换系统可将热能高效转化为电能,减少对太阳能的依赖,为未来载人月球探测与深空探测任务积累了技术基础。

“此外,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的天舟系列货运飞船搭载项目已有11项通过天舟三号至天舟六号进行了搭载试(实)验,在轨试验进展整体顺利,取得预期效果。”林西强说。其中,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项目开展在轨实验并取得成功,这是首次在航天飞行过程中获取航天员皮肤表皮及真皮浅层的三维图像,为未来开展航天员在轨健康监测提供了全新工具。

载人航天30年应用成果丰硕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项实施起,就着眼于充分发挥应用效益的目标,提出“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的理念。30年来,载人航天工程应用成果丰硕。

“在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期间,进一步拓展了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实施了70余项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林西强说。其中,空间冷原子钟、伽马暴偏振探测仪等项目取得国际领先的科学研究成果,引领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快速发展。在空间站阶段任务期间,立足建设国家太空实验室,研制了我国覆盖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最全、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舱外实(试)验设施,必将有力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全面发展。

据林西强介绍,目前,空间应用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载人航天工程4000余项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各行各业,服务国计民生。

“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生物材料、药物、医疗和农业技术;微重力流体、燃烧和材料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解决国家材料短板问题、改进相关产品生产加工工艺等作出贡献。”林西强说,以空间实验获得的一种非晶合金制备方法为例,相关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设备的量产零部件中。

此外,利用飞行任务开展的航天育种搭载实验3000余项,育成主粮审定品种240多个,蔬菜水果、林草花卉新品种400多个,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3600亿元,年增产粮食约26亿公斤。“载人航天工程应用取得的成果还在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公共服务等国民经济各领域广泛应用,助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林西强说。

未来有望获取一批创新科技成果

“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我们将长期高效运行体系完善、水平领先的国家太空实验室,持续开展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展望未来,中国空间站有望获取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和一大批创新科技成果,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作出更多更大贡献。”林西强说。

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布局的世界领先超冷原子物理实验平台调试进展顺利,有望制备地面无法实现的、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量子气体,获得物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在超低温量子物态、量子相变等方面预期取得新的重大发现。“当前正在研制的巡天空间望远镜,入轨后将开展17500平方度的大面积天区深场巡天观测以及不同类型天体的精细观测,预期在宇宙学、暗物质与暗能量等问题上取得丰硕的开创性科学成果。”林西强表示。

在技术创新方面,“通过开展空间材料制备研究,可为国家战略急需材料的制备与工艺改进作出实质贡献。”林西强举例说,通过空间干细胞与增殖分化、器官芯片与类器官、蛋白质结晶、合成生物制造等方面研究,可为面向大众健康的再生医学、精准医疗、新药开发等提供新方法和新手段。

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