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战略支援部队官兵打通灾区通信“生命线”

2023-08-13 18:11:27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潇 通讯员 张大鹏 黄永文 瞿良 李明欣

连日来,战略支援部队官兵坚守抗洪抢险救灾一线,用忠诚担当第一时间打通灾区通信“生命线”,用青春热血诠释初心本色,用生命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8月7日,奋战5天的官兵们发扬连续作战精神,通信抢修、道路清淤、人员搜救,一仗接着一仗打,一关接着一关攻,纷纷叫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群众安全重于泰山,不获全胜不收兵”的铿锵誓言。

图为某旅官兵在房山区蒲洼乡政府搭建设备、配置数据,实现乡政府对外通联。唐琦智 摄

“派作风最过硬的官兵,派技术最精湛的骨干”

8月5日,一段视频冲上了互联网热搜。

视频中,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一名被洪水困住的老太太,在获救后第一时间向女儿打去电话。电话那头的女儿泣不成声,老太太泰然自若地说:“闺女,你别哭,解放军在这呢,你们就放心吧。”

一句“解放军在这呢”,在人民群众心里筑起了一道最坚实的堤坝。帮助老太太恢复对外联络的,正是二级上士胡同文。去年,他刚刚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派作风最过硬的官兵,派技术最精湛的骨干。”在前期准备阶段,部队各级党委达成共识,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重大威胁时,要不惜一切、全力以赴,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记者翻阅参加此次抗洪抢险救灾任务人员花名册发现,每支任务分队中既有基层指挥员,又有老班长,还有科技人员,他们或是在重大任务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尖兵,或是经验丰富的骨干,都有着出色的专业实力——

图为某旅官兵帮助群众联系家人。唐琦智 摄

工程师陈曦是大台街道任务分队的指挥员,他先后参加过抗洪抢险、国庆阅兵等重大任务,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接到前出任务时,他正在开展极端条件下应急机动通信保障相关课题研究。

雁翅镇任务分队指挥员安博宁和二级上士张兴旺、胡同文,3人先后参加2017年朱日和沙场阅兵、2019年国庆阅兵通信保障任务,实现了“零失误、零差错”的目标。这一次,他们又并肩战斗在抗洪抢险救灾的任务一线。

作为当年黄河包头段决堤抗洪抢险队伍中的一员,某技术保障室主任陈学又一次站在抗洪抢险救灾一线,担任清水镇任务方向指挥员。他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看到,党和国家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

……

军民同心一盘棋。作风最过硬的官兵、技术最精湛的骨干……最精锐的力量向受灾地区汇聚,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强力支撑。

截至目前,官兵们分别坚守在妙峰山、王平、流村等15个乡镇;200余个行政村、4000余名群众在官兵们的帮助下建立对外通信联络;各级作战指挥中心24小时运转,根据各方向汛情变化调派兵力、协调各类保障……

“只要人民有需要,无论多远多难多险我们都义无反顾!”官兵们决心倾尽全力投入一场场战斗,用血肉之躯为人民群众筑起“安全堤坝”。

图为某旅官兵在房山区大安山乡为群众提供通话服务。张亮 摄

“我们背的不仅是物资,更是老百姓的希望”

“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放心了!”

采访中,官兵们都说,老乡们的这句话让他们印象最为深刻。“只有最先进入灾区的解放军,才能听到这句话,这是老百姓给我们的荣誉。”陈学对记者说,“每一次回味,都倍感温暖,心中充满力量。”

8月3日16时左右,陈学带领官兵按照预定计划抵达了任务地点门头沟区清水镇,并顺利完成通信节点开设任务。

镇上的居民告诉战士们,距离清水镇很远的地方有一个老椴木沟村,村里有20余户村民,多为留守老人,不少老人还有慢性疾病,目前通信中断、道路受阻,急缺食物和药品。

“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冲锋号。”得到消息后,陈学立即组织5人救援小组徒步前往老椴木沟村。

救援小组人均背负40多斤物资,跋涉30多公里山路,冒着塌方、泥石流的风险,历经7个小时,挺进老椴木沟村。

当大家浑身泥泞抵达村口时,一位70多岁的老人激动得两眼婆娑,颤颤巍巍地说:“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放心了!”

中士薛志雷清楚记得那一幕:“我感觉特别自豪,那一刻,我才明白了‘人民子弟兵’这个称谓的分量。”

图为某旅救援队到达灾区后第一时间架设通信设备。唐琦智 摄

不同的任务岗位,同样的使命担当,同样的骄傲自豪!前往落坡岭执行任务的4名官兵是8月1日20时30分出发的。战前动员时,任务分队指挥员杨艳东的问话令队员们倍感振奋:“我们背的不仅是物资,更是老百姓的希望。能不能完成任务?”

“能!能!能!”任务分队成员、列兵郑国强背着50多斤的背囊,站在队列里,同战友们一起呐喊。

队伍出发后,任务的困难程度远超想象。洪水经过,哪里还有路呢?最险的路段,身背物资的官兵们徒手抓着岩壁上的防护网,一点点向前挪,背后就是滚滚洪流。头上不时有落石滚下,落在水中,激起的浪花溅在官兵身上。大家手被勒出血痕,脚上磨出血泡,行军的脚步却一再提速。

近10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后,他们终于抵达了任务地点。

“你们是第一支到达这里的救援部队。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看到几名救援队员,乡亲们握着他们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

来不及休整,官兵们快速完成了天线架设、开机校准等操作,成功与外界建立通信。

当时,由内蒙古乌海西开往北京丰台的K396次列车被迫滞留门头沟区落坡岭站。

“迅速帮忙!”得知消息,杨艳东带领分队成员马不停蹄投入新的任务,他们帮助运送物资、转移群众、设立便民电话亭……

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4名官兵基本上没有合过眼,先后为受困群众提供10部对外联络电话,让受困群众向家里报平安,累计话务量967次。

“人民需要的时候,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被困群众急需转移!”

8月4日,黑龙江省五常市拉林河水位暴涨。受领任务后,任务分队官兵第一时间赶赴泄洪区域面积最大的沙河子镇,连续奋战12小时,转移群众1000余人。

8月7日,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台街道雨量增大,附近的庄户村可能发生次生灾害。任务分队迅速赶往相关地域,跋山涉水将大山深处的10余名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

天灾损毁了道路、中断了通信,却阻断不了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的血脉联结。

“人民需要的时候,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救灾一线官兵不怕苦不怕累,紧紧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任务完成准备离开时,当地老百姓都拉着官兵们的手久久不愿意放开,不住地说着感谢的话。

这温暖、这力量,也再次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谁把人民群众举过头顶,老百姓就把他捧在心里。”

前几天,陈曦带领5名队员从潭柘寺前往大台街道执行任务,原定的行军道路被洪水冲断。正在大家不知所措时,大台街道居民石明经过,自告奋勇地带路。

“多亏了石大哥,不然我们没那么快能到这里。”讲起那天惊心动魄的场景,陈曦感慨不已,“抗洪抢险救灾中,我们在一线筑起堤坝,人民在我们背后筑起靠山。”

图为某旅救援队队员帮助老乡联系家人。何智平 摄

同样在大台街道,退伍军人潘玉麟主动加入社区工作人员的队伍,每天和官兵们一起奋战在一线。暴风雨中,他和官兵一起转移受灾群众;翻山越岭时,他和官兵们一起帮助受灾群众建立对外联络……

“灾难面前,军民鱼水一家亲,更何况我是退伍军人,哪里有灾情就要冲向哪里,哪里有危险就应该出现在哪里。”尽管受灾地区形势越来越好,潘玉麟仍然和官兵们奋战在第一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有子弟兵在,咱心里踏实哩!”越来越多的群众自发来到救灾一线,他们有的推着自家小推车帮忙运沙袋,有的送来水果和饭菜……这一军民携手、众志成城的场景,让救灾一线官兵备受鼓舞。

道路清淤全面展开,通信信号逐步恢复,主要道路恢复通行……大雨初歇,天空放晴,受灾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正一步步恢复正常。

在一声又一声的“解放军在这里”的话语中,暴雨和洪水仿佛也变得不再可怕。因为人们知晓,这句话的背后,激荡的是永不撤退的号角,带来的是战之必胜的希望。

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