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全战全胜 圆满收官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年度发射次数创新高

2022-12-29 15:15:23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标准+


□本报记者廉颖婷

□本报通讯员王伟童


12月29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十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58次飞行,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今年第53次飞行。此次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今年发射任务圆满收官,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年度发射次数首次突破“50+”。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年度发射次数再创历史新高的同时,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今年,新一代运载火箭占全年发射比例约27%,也是近三年里最高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全面进入应用性发射阶段,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研制能力和产业化发展能力迈上新台阶。”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级顾问龙乐豪说。

回顾今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亮点颇多,长征二号F、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三型运载火箭用6次发射助力我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建成,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一箭22星”创造我国一箭多星纪录。捷龙三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实现了海上冷发射到海上热发射的跨越、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取得新进展。

三型火箭六次发射助力空间站建设

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庞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航天重大工程。“三款不同型号的火箭根据运力、发射轨道都有自己独特的分工,相互补充,长征二号F、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三型运载火箭分别执行载人飞船、空间站舱段、货运飞船发射任务,无论是从火箭运力、生产准备周期、发射地面支持系统恢复,还是发射队员配备等方面都是最合适的。”龙乐豪说。

相较之前的载人航天发射任务,空间站建造阶段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载荷“重”、任务“密”。天和核心舱和问天、梦天实验舱重量均超过20吨,天舟货运飞船也超过13吨。“今年,三型运载火箭6次发射将90余吨载荷送入预定轨道,长征火箭的运载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龙乐豪说。

除相应的运力要求外,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还对执行任务的火箭提出了“高可靠”的要求。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作为我国唯一一款载人运载火箭,经过研制人员不断打造,全箭可靠性指标0.98,安全性指标0.997,保持了100%发射成功率,成为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的专属座驾。

新模式新火箭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中国航天不断开辟商业航天新模式,打造新火箭助力商业航天市场蓬勃发展。2月27日,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随后将托举的22颗卫星分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这不仅是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不带助推器的新构型首飞,还创造了中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最高纪录。

长八遥二火箭作为一枚“共享火箭”,其搭载发射的22颗卫星分别来自7家研制单位。火箭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指挥肖耘形象地介绍这种全新的共享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拼车方案,为用户提供经济实惠的发射服务,门槛大大降低。”通过这次发射任务的成功探索,未来,火箭院将推进“共享发射”常态化。

12月9日,捷龙三号固体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商业航天国家队迎来新成员,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实现了海上冷发射到海上热发射的跨越。随着微纳卫星、小卫星、星座组网等发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火箭院在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同时,运用纯商业模式研制了捷龙系列运载火箭。

据火箭院捷龙三号火箭总指挥金鑫介绍,捷龙三号作为捷龙系列火箭的第二位成员,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火箭再添新丁。捷龙三号火箭采用四级固体发动机串联布局,总长约31米,箭体最大直径2.65米,最小直径2米,总质量约140吨,可以将1.5吨的载荷送到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同时,拥有直径3.35米和2.9米两种构型整流罩,能够与多种星箭接口适配,满足多种卫星安装要求。具有运载能力强、整流罩包络空间大、发射方式多样化、经济性好、履约周期短,发射效率高等特点。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面向未来卫星星座快速组网发射需求而打造的一型高性价比、高可靠、快履约、快发射的固体运载火箭。”金鑫说。

创新驱动不断刷新中国航天新高度

运载火箭作为进入太空的运载工具,是一切太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决定了中国太空探索舞台的高度和广度。

8月26日,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自主创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在国际上率先研制了具有原创性、引领性特点的升力式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深度融合了航天航空领域先进技术,可像火箭一样起飞、像飞机一样返回。运载器在火箭发射工位点火发射,自带动力垂直起飞上升至最高点,依靠气动力减速,无动力水平返回,最终完整着陆于机场。回收的运载器经检测可多次重复使用,颠覆了传统运载火箭一次性使用或依赖发动机多次启动以减速返回的飞行模式,更有利于未来实现航天运载器的航班化运营。

龙乐豪介绍,为满足中国载人航天长远需求,大幅提升进入空间能力,火箭院正在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载人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将达到70吨,预计2027年前后完成首飞。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箭体直径达到10米级,高度110米左右,研制成功后低轨道的运载能力将达到150吨,地月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将达到50吨以上,争取在2030年左右完成首飞。

据悉,2023年中国航天将维持高强密度发射态势,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还将开展空间站运营阶段发射任务,新一代运载火箭也将悉数亮相执行相关发射任务。

(图片拍摄:陶秋帆)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