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实现首次海上热发射

2022-12-09 17:18:56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标准+


□本报记者 廉颖婷


12月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投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组织实施的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成功发射,将14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此次是捷龙三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实现了海上冷发射到海上热发射的跨越,并将逐步实现由一次出海一次发射到一次出海多次发射的能力提升。

本次发射任务共搭载14颗卫星,分别是吉林一号高分03D47-50星、丰台少年二号卫星、东坡08-10星、吉林一号平台01A01星、天启星座07星、交通五号卫星(和德二号H星)、金紫荆一号05/06星、火炬一号01星。

六大技术特点

捷龙三号火箭具有“运载能力强、整流罩包络空间大、发射方式多样化、经济性好、发射效率高、履约周期短”的特点,是面向未来卫星星座快速组网发射需求而打造的一款商业固体运载火箭,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运载能力强——捷龙三号火箭的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了1.5吨,具有满足主流中小卫星组网发射比较实用的运载能力。

整流罩包络空间大——捷龙三号火箭配套直径3.35m的整流罩,相比于同规模固体运载火箭可为有效载荷提供更大的包络空间。

发射方式多样化——捷龙三号火箭既可在海上执行发射任务,也可在传统的陆上发射场执行发射任务。

经济性好——捷龙三号火箭采用技术经济一体化设计思路,以成本为第一约束条件研制的火箭,综合成本国内最优。

履约周期短——捷龙三号火箭充分采取全面去任务化设计和箭体批量化生产模式,采取星箭接口快速集成设计理念,实现从签订ICD到履约发射不超过6个月。

发射效率高——依托山东东方航天港建设固体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基地,与技术阵地合一,通过生产制造发射一体化,大幅缩短发射链条,大幅提高发射效率,可实现一周内完成一次发射。

首次海上热发射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首次海上热发射。之前长征十一号火箭的海上发射采用冷发射方式。由于箭体规模增大,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创新性地采用了框式导向海上热发射方案,攻克了待发稳定性、离架安全性、燃气流排导和热防护设计等技术难题,在确保发射安全性前提下,有效缩短发射流程、降低发射成本。

采用大头罩构型,给卫星更舒适的空间。捷龙三号火箭箭体最大直径2.65米,最小直径仅2米,为完成“一箭14星”任务,研制队伍采用了直径3.35米整流罩,看上去有点头大脖子细,给结构载荷设计、飞行姿态控制和复杂的噪声振动环境设计等方面带来很大难题。

一体化测发指挥系统更加简洁、智能。地面测发控系统前后端设备全面集成在前端测发控制舱和后端一体化指挥控制舱中,系统集成度高,智能化程度高,实现笔记本一键式发射。

国内装药量最多、推力最大的高性能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整体式固体发动机。该发动机由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研制,发动机直径2.65米,装药量71吨,推力达到200吨,采用了多项新技术,综合性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是目前国内参加飞行试验装药量最多、推力最大的高性能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整体式固体发动机。二级发动机首次创新采用喷管扩张段分段对接结构设计和大尺寸工艺关键技术。三级发动机通过大量仿真验证分析,优化了壳体材料。四级发动机通过对成熟发动机的迭代整合不断提升发动机的匹配度和适应性,并克服单前裙结构的使用复杂性。通过技术经济一体化手段的多管齐下,研制团队以 “短、平、快”的工作效率,达到“好、快、省”的性能效果,在确保可靠性的同时,实现了设计成本可控、提高了发动机产品的综合性能。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