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的数字人生

2022-11-30 20:25:00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标准+


□本报记者 廉颖婷

□本报通讯员 占康


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起飞,护送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进入太空。作为接力空间站建造阶段载人飞行任务的最后一棒,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也是平均年龄最大的执行任务乘组,17年、25年、12年,辛苦训练的背后,他们的故事如蔚蓝的太空一样感人。

图为神舟十五号乘组在进行理论培训。

费俊龙:17年后重返太空

17年前,费俊龙与他的战友聂海胜踏雪出征,17年后,东风航天城又用一场瑞雪迎来了英雄出征。从特级飞行员到特级航天员,这位年过半百的将军再次担任指令长,挂帅出征,向天行进。

1982年,空军在昆山招飞。经过层层选拔,费俊龙如愿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学员。四年的航校生活中,费俊龙成绩全优,在空军第九航空学校初教机飞行期间被留校任教,进入飞行教员的飞行训练。

在空军工作近15个年头,费俊龙前后为空军培养了近10名飞行员,其中有2名留下任教。他也因此被评为空军优秀教员,并连续3年被评为一级飞行技术能手。

图为费俊龙在参加人船联试。

1995年,第一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在空军飞行部队展开。费俊龙毫不犹豫地报了名。3年后,他如愿以偿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来到航天员大队,费俊龙面临的第一个坎就是基础理论学习。重新坐进课堂里,《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解剖生理学》《星空识别》……许多课程都要从头学起,晚上12点前基本没睡过觉,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

为熟悉飞行和操作程序,费俊龙经常钻进飞船模拟器中,一待就是大半天。后来,一闭上眼睛,脑子里都是座舱仪表、电门的位置;厚厚的飞行操作手册,他都能倒背如流。

初选、复选、定选……费俊龙和聂海胜顺利进入神舟六号任务乘组。

图为费俊龙在模拟舱内。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神舟六号飞船拔地而起,费俊龙、聂海胜乘坐飞船进入苍穹。

“神六”任务在轨5天,这是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任务。为了让地面的科技人员和亲人、战友放心,告诉大家他们适应得很好。费俊龙尝试着在座椅上接连做了4个漂亮的“前滚翻”。完成后,他和聂海胜会心一笑。

2009年4月,费俊龙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2010年5月,第二批共5男2女7名航天员入队。第二批航天员成长很快,仅仅两三年后,刘洋、王亚平先后飞上太空。

17年来,费俊龙坚持自我约束和管理,训练锻炼从不停歇,每周都会进行3公里以上的长跑锻炼。身体各项指标保持优良,体重上下浮动不超过1斤。他的内心始终藏着一个信念:重返太空。

图为费俊龙在水下训练中。

随着空间站任务的到来,费俊龙积极备战,并入选神舟十五号乘组。

严谨细致是费俊龙给人的第一印象。他要求乘组一定要考虑到天地差异,一丝不苟将动作做到位。比如安装零件时,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小配件,就合上包,将包固定,再拿一个,再合上。他说,在太空,如果不合上包,配件就会飘出来,如果钻到舱内设备里,有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地面也得严格按照太空真实环境去操作。

邓清明:25年的“归零”路

这是邓清明第三次出现在问天阁。不同的是,这一次,他是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的身份亮相。为了这一刻,他整整等了25年。

1998年1月5日,邓清明和其他13名战友一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批航天员。

图为邓清明参加人船联试。

经过几年刻苦学习,第一批航天员全部取得了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资格。目送自己的战友一次次飞天成功,一次次载誉归来,对邓清明来说,没有失落感是不可能的。

来不及有太多时间犹豫彷徨。每次任务结束后,所有航天员都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给自己“归零”,抛开过去,放空自己,以从零开始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没有执行过任务的邓清明,更是把每次落选当磨砺,越挫越勇。

备战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邓清明和比他小12岁的陈冬分在了一组,参加了为期33天的地面组合模拟验证1:1试验。他们住进了不到10平方米的密闭舱内,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完全模拟神十一在轨飞行任务的全部内容,其中包括近乎残酷的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邓清明和陈冬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试验结束后,他们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正式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图为邓清明在舱外服训练中。

这个伟大的时代为无数追梦人提供了更多圆梦的可能。随着空间站任务的到来,邓清明终于在追梦近25年后进入了神舟十五号乘组。

当宣布邓清明进入乘组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出奇平静。他知道,这是对他25年追梦历程的肯定。

从32岁进入航天员大队时风华正茂,到56岁终于圆梦太空时两鬓斑白,邓清明想得更多的是接下来的任务:半年驻留过程中,三个舱段的管理维护,数百项科学实验,多次出舱任务。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待,不辜负自己的努力,他更加刻苦地学习和训练。

上机械臂是项难度挺大的操作,脚穿着厚厚的鞋子没有感知力,靠腕部反光镜来调节相对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把巨大的鞋子卡到脚限位器上几厘米宽的卡槽中,这近乎是项盲操作,主要靠反复训练后形成感觉。

图为邓清明在水下训练中。

第一次在水下练习上脚限位器时,邓清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脚塞进去一半,一不小心没稳住,脚又滑脱了。这时,他的体力消耗已经很大了,呼吸也变得粗重。工作人员建议他先休息一下,他执意要继续下去,一直练习了约20分钟,邓清明终于成功上了脚限位器。

“这么多年来,我总认为,在追梦和奋斗的道路上,可以停下来休息,可以停下来思考,但是绝对不能放弃。”邓清明坚定地说。

张陆:12年的奋斗史

在成为航天员12年后,46岁的张陆终于代表祖国出征太空,浩瀚宇宙也将留下他的灿烂轨迹。

张陆有一副好歌喉,从小的理想是当一名歌手。高中时一纸飞行员招生通知书从天而降,改变了张陆的命运。

1998年4月,张陆结束了一年零八个月艰苦的体能和理论训练,成为一名预备飞行员,进入初教团训练一年。

图为张陆在检查设备。

当他第一次驾驶初教-6飞机飞到近两千米高空时,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崇山峻岭尽收眼底,朵朵白云飘浮其间。“要问飞行员爱什么?我爱祖国的蓝天。”俯瞰祖国锦绣河山,张陆从心里唱响那首飞行员的战歌《我爱祖国的蓝天》,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2009年,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开始了,张陆一路过关斩将,成为航天员队伍中的一员。2010年5月,站在航天员大队门口,“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八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从此,张陆踏上了为国出征,逐梦九天的征程。

在三十多岁的年纪重回教室,一年时间里张陆要学习30多门理论课程,不仅有高数、英语等基础学科,以及空气动力学、飞船设计原理等专业学科,还要会观天象,熟悉地理地貌,了解植物特性,甚至还有医学知识,如今为了应对空间站阶段的长期驻留,还要学会扎针,输血,甚至做小型手术。

图为张陆在参加人船联试。

此外,还要进行体质、心理素质、航天技术等上百科目的训练,每个项目考验的都是生理和心理的极限。

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要承受8个G的重力加速度。“相当于8倍自己体力的重量无死角地挤压着全身各处,感觉五脏六腑和喉管都被压扁,还有一种强烈的窒息感,眼泪也会控制不住地甩出来。”

一开始,张陆的这项成绩是二级,他到处请教首批老大哥,结合他们的经验和自己的亲身体会,经过多次训练后,他终于调节好呼吸,不再惧怕训练,成绩达到了一级标准。

图为张陆在水下训练。

在圆形的模拟失重水槽中,航天员穿着数百公斤的水下服悬浮在蓝色深水中。水下训练服相当于一个“人”形飞船,是个钢性结构,张陆的肩比较宽,每次把自己的两只胳膊塞进服装里或者出服装,都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在水里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整个人的四肢被固定在水下服里,痒了痛了都只能咬牙坚持,饿了渴了只能喝水。

面对要执行的任务,张陆充满信心,他说,这是他执行任务的黄金年龄,无论是心理、身体和能力,都已经好足够的准备。

对于太空半年驻留期的业余生活,才艺颇多的张陆也早有安排。写写书法,唱唱歌,他对自己即将到来的太空生活充满了向往。

(图片拍摄:孔方舟 徐部)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