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上等兵何栋立

最北村庄一束“光”

2022-09-19 10:08:03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标准+


2022年1月5日,下连第一天。我来到黑龙江省漠河市北红村——祖国陆地版图的最北端。听战友们说,这里偶尔会出现极光。

营区里,连队文化展板装点着宿舍走廊的墙面。下连后的第一堂教育课,指导员站在那张展示连队官兵连续16年支教北红小学事迹的展板前,向我们讲起连队5任“兵教师”的故事。

当时的北红村,不通车、不通电、不通邮,离县城136公里。在村中心坑坑洼洼的地面上,3间瓦房、2名老师、10余名学生,就是北红小学的全部。

因条件艰苦,学校一直招不到专职英语老师。连队了解情况后,提议选派优秀官兵到北红小学义务支教。2006年3月,老班长宋红举走上讲台,成为孩子们的第1任“兵教师”。

白天要参加连队执勤和训练,宋班长只能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备课。当时,连队还没有接入国家电网,宋班长买来一包包蜡烛,在烛光下写教案、批作业。遇到因家境困难中途辍学的孩子,他三番五次劝说家长,主动拿出津贴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尽可能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

冬季的漠河格外寒冷,凛冽的北风抽在脸上像刀割一般,密集的雪花打得人睁不开眼。宋班长每天要步行3公里山路去学校,一走就是6年。他的无私付出,让当地村民非常感动,几名家长干脆把已在县城上小学的孩子接了回来。他们都说:“娃交给‘兵教师’,我们放心!”

凝视着宿舍走廊的文化展板,我看到在宋班长的身后,一位位“兵教师”挑起爱心支教的重担:原沈阳军区学雷锋金质奖章获得者、硕士毕业参军入伍的肖帅,沿着那条蜿蜒的山路,走了两年;两次荣立三等功的葛洪霖,托同学将大学校园的生活场景刻录成光盘,激励孩子们用功读书;从清华大学应征入伍的侯国庆,带着学生与大学老师、同学视频连线,让最北乡村的孩子有了“清华”视野;连队副指导员董超经常到学生家中家访,每次都代表连队送去亟须的生活用品。16年来,北红小学的毕业生里,已经有17名学生考上大学,还有4名学生追随“兵教师”的脚步,走进火热的军营。

作为一名从师范院校入伍的大学生士兵,我第一次听到连队的支教传统时,就希望成为“兵教师”的一员。今年春天,连队征求了我的意见后,决定由我接替副指导员董超,担任第6任北红小学“兵教师”。

半年来,我认真准备每一堂课。如今,不少孩子可以进行简单的英语会话,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9月1日,北红小学迎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我精心准备,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国防教育课。从鸦片战争讲到辛丑条约,从卢沟桥事变讲到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我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们知史爱国,认识到国防的重要性。

我的做法得到连队的认可。指导员说,未来还要引入更多的国防教育资源,把更生动的国防知识教授给孩子们,为祖国最北的村庄筑牢精神长城。

如今,我来到连队已有9个月,还没有见过极光。或许,连队一代代官兵在这里接力支教的故事,正是最美丽绚烂的“极光”。能够参与其中,是我一生的荣幸。

(本报记者刘宝瑞、龚高杰,通讯员郝宣整理)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