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浅析认知域作战的基本要义

2022-09-08 09:42:19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标准+


■张广胜 李永立 王浩先


认知域作战作为一种新的作战形式,目前已经成为继体力对抗、火力对抗、信息对抗后,又一个崭新的对抗领域。区别于物理域、信息域等作战,认知域作战的作战目标为思维、理念等,有明显区别于其他作战形式的内在要求。

以价值攻防为中心任务。一般认为,价值观念是人用于区别好坏、分辨是非及重要性的原则与标准,是诸认知要素中最具稳定性的内容,是人的动机和行为模式的主宰。因此,抢占价值制高点是赢得认知战的先决条件。外军历来重视价值传播,经常借助其网络空间优势,采取技术手段与文化渗透强行输出价值观、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互动渐进侵蚀价值观、拉拢与腐蚀结合扭曲价值观,实现对敌对国家人员思维认知、价值取向等的渗透侵蚀。抢占认知战主导权,必须研透对手价值追求,贴近对手文化语系,判明对手的政治信仰、利益诉求,使认知作战效能直抵对手信念根基、灵魂锚地。同时要科学阐释和传播己方优秀价值观念的内涵与精髓,用优秀价值观念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引导其转变。

以大脑认知为主要战场。对战争形态特别是重心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是战法设计的重要内容。与以歼敌主力为重心的“消耗战”、以破敌体系为重心的“机动战”相比,认知域作战以人脑为主要作战空间,以打击、削弱、瓦解敌战争意志为重心,以恐惧、焦虑、猜疑等人类心理弱点为突破口,重点依托软杀伤手段,在敌方内部制造不安全、不确定、不信任的氛围,加大其内斗内耗和决策疑虑,从而实现“不战而胜”目的。近年来,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北约将作战领域拓展到第六层次即“人类领域”争夺制脑权,让脑科学武器化,对目标对象的信仰信念、思维方式、精神意志、立场态度、行为倾向等认知要素展开攻防行动。据报道,借助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成果,美国正企图通过采集、破译、干扰作战对象的脑电波,达成对敌方的心理控制目标。

以夺控智权为关键目标。随着军事智能化的快速推进,智权将成为一种快速增长、对作战全局有更大战略影响力的新型战场控制权。智能化战争中,智能优势是制胜的主导要素,智能化武器系统成为主要作战力量,夺取“制智权”将成为战争制权新的制高点。智能化武器系统依托于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将具有部分人的智力特征,这就使得智权争夺范围将扩展到部分武器装备。以认知环路为目标,依托认知装备限敌获取有效信息、迫敌使用错误信息、延迟认知速度、诱导认知模式、阻断认知输出,能够打乱敌指挥决策、瓦解其军心士气,达到“攻心为上”的效果。智能化战争中,如果失去了认知优势,即使具有信息优势和能量优势,也会因为人机协同失调、自主决策失灵,而导致整体作战效能的大幅降低。

以舆论攻防为重要途径。认知域作战本质上讲是争取人心、赢得人心的斗争。认知对抗中的舆论攻防,主要表现为控制、操纵、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压制对手、赢得公众的认知领域较量。舆论战重在改变观念、争夺人心,更加重视精神和意志的征服。借助不断发展的社交网络、融媒体技术,舆论战得以冲破对手封锁限制,直抵目标群体内部。近年来,围绕意识形态、网络空间、高新科技等领域,舆论攻防的地位愈发凸显,引发普遍关注。舆论战可以刻画己方正面形象,同时妖魔化目标国等,争取国际道义优势和民众支持。从“颜色革命”到局部冲突,西方国家在“美式话术”操弄下,编造荒谬的剧本,编织荒诞的叙事、荒唐的结论,全时全场压迫式紧逼,在认知领域大肆侵略,给诸多国家政治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

以新质技术为有力手段。认知科学是新兴研究门类,是探究人脑或心智工作机制的前沿性尖端学科,正朝着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感知识别、机器学习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作战对象的思维认知具有天然穿透性和深刻影响力。人工智能用于认知战,可通过无孔不入且高度自动化的精准推送,运用倾向性信息,构建起高效的柔性认知场景,作出倾向性干预,进而不知不觉影响和塑造对手的思维认知。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认知维度的人机结合,对外可以实现意念控制即脑控,对内实现自主性增强即强脑,可实现用意识和思维直接操控复杂武器系统。当前基于大数据的多模态情绪识别、启动、防护等相关技术手段已有重大突破,通过采集人的表情、动作、语义和语调、脑电、各项生理指标等,建立情绪关联,以识别人的情绪和意图,为开展认知控制战提供了新手段。因此,新质认知技术手段与传统认知技术手段形成阈上灌输与阈下渗透相结合的途径,将进一步增强认知影响的隐蔽性和有效性。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