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崇军尚武融入城市血脉

解读浙江省宁波市拥军创新动力源

2022-08-19 11:19:09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标准+


■卢荣俊 张沈欣 丁庆春


尽心竭力 能远能近

走出“家门口”的创新实践

7月27日上午,“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开幕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

远在千里之外的浙江省宁波市,俞富良看到相关报道时,心中感到亲切。多年来,作为双拥文创设计师,他和同事们应邀为军事博物馆免费设计生产包括航母模型在内的10多个品类武器模型。

走出“家门口”的拥军创新实践,体现了宁波人爱国拥军的大格局:只要部队有需要,只要我们能做到。

2020年9月8日,南部战区海军3名官兵——赤瓜礁守备部队教导员邹良一、战士吴雁林和上级部队副政委向琨来到宁波市大榭岛,看望军民情谊延续了30多年的大榭岛“亲人”。他们从赤瓜礁出发,乘坐部队交通艇,在海上航行3天4夜,又换乘飞机,辗转奔波数千公里。

位于东海之滨的大榭岛,因古时岛上草木繁茂葱郁,远观如水榭,故有“大榭”之称。从三沙到宁波,鱼水情深。那一天,大榭中学党支部书记胡美珍与3名守岛官兵相见,双方禁不住热泪盈眶。

潮起潮落,赤瓜礁和大榭岛早已不复多年前的旧貌。跨越山海,守备部队官兵和大榭中学师生之间的情谊,愈发深厚。

34年前,26岁的青年教师胡四海带领大榭中学“海鸥班”学生给赤瓜礁海军官兵寄出第一封信。从那时起,书来信往,传递着“军民团结如一人”“爱我人民爱我军”的不变情愫。

“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英雄。”宁波市委书记彭佳学介绍,赤瓜礁和守礁官兵改变了很多师生的人生。“这是一座城的温暖守望。”宁波市市长汤飞帆表示,读着赤瓜礁来信,广大军民在感动中获取力量。

感动变为行动。为支持部队练兵备战,宁波市拿出辖区内最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岛滩作为训练场地。为解决部队官兵出行难题,宁波市相继开设81路、981路崇军公交专线和30路国防公交民兵专线。

思路作为 可大可小

一座“拥军亭”的特殊内涵

白色的几何结构墙体,阳光下折射出湛蓝色光泽的玻璃顶篷——今年初,一座造型别致的“拥军亭”在宁波市江北区慈湖边亮相。

“拥军亭”所在位置,恰好处在慈城镇双拥主题区域,与附近驻军营区、部队家属院、烈士陵园及慈湖中学相隔不远,是崇军公交专线的一站。以前的公交站已经老旧,与周边景观很不协调。去年底,慈城镇武装部和退役军人服务站提出建议,将其打造成一个集观赏教育和休憩为一体的公交站点,既能为周边军民提供出行便利,又能厚植爱国拥军情怀。经过几个月紧张施工,“拥军亭”一亮相即赢得军民好评。

小亭子,大理念。小站点,大作为。宁波市的拥军创新,在看似不起眼的小地方做足了文章,下足了功夫。

在解决军人子女就学问题方面,社会各界同向发力,多地出台具有辖区特色的军人子女入园入学工作实施细则。一些志愿者还为军人子女开设寒暑假免费艺术培训班。

“转业到宁波,不用为后路发愁。”原解放军总医院2021年转业军官徐志鹏,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向他发出工作邀请,双方达成初步意向。然而,根据军转安置政策,他不具备进宁波市安置的条件。宁波市军转安置部门主动请示军地主管机构,努力协调加快批复进度,同时采取“先上班后接档再报到”的方式,最终圆满促成这一难题的解决。

一个人的事,对全社会来说不大;一群人的事,对全社会来说不小。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范焕平说,双拥在基层,务必善于从小事做起;落实在末端,一定要坚持追踪问效。

“退役军人作为宝贵财富,不能急需的就千方百计引进,一时不需要的就推三阻四。”宁波军分区司令员沙忠明介绍,4年来,宁波市坚持公开透明原则,累计安置转业军官1744人,并为499名转业士官安排了工作。

线上线下 虚实相生

海岛军嫂融入“大都市”

她叫汪梦媛,8月份正带儿子在湖北省荆门老家休假。家人感到惊讶,休假中的她依然天天有收入。

她叫束春恒,一位40多岁的女性,当起网络主播从容自信,说话条理清楚,节奏舒缓有致,很多人称赞她很“专业”。

两人都是军嫂,都是“互联网+”灵活劳务的受益者。

3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的拥军活动中,宁波市政协常委乐静波走进军营,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军人家庭的不易。作为一名创业者和两个孩子的母亲,乐静波深受触动,当即决定:竭尽全力,帮助可敬可爱的军嫂回归职场。

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驻军部队大力支持下,她和同事们很快推出“互联网+”灵活劳务新模式,目前已覆盖东部战区海军部队,建成12个集工作、培训、亲子于一体的“军嫂技能培训和实践中心”,培训服务军嫂5800余人次。数据标注、直播带货(岗)、视频剪辑、公众号运维等8大领域数十种新兴职业,成了军嫂们的热门选项。

线上线下,虚实相生。一些随军后常年在海岛生活的军嫂,通过“互联网+”灵活劳务享受技术和拥军红利,成为“大都市”的“远程”建设者。

放眼整个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给拥军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2021年8月1日,“崇军在线”在宁波市启动服务,如今日使用频率逾30万人次,点击量达1亿余次。

主客观条件受限,不能参与线上劳务怎么办?

“线下照样有的选。”大榭街道海信社区党委书记戴军营介绍,他们积极主动拓宽渠道,在部队营区旁开设的霜咏“服务部”,就是企业外包的“加工部”。而且出乎军嫂们预料的是,线上灵活劳务按收入的10%享受补贴,线下灵活劳作则按收入的20%享受补贴。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也是如此,呈现出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可喜局面。截至目前,已有4600余名退役军人喜获“可成长”式就业。

脚踏实地 上下联动

“浙里办”助力军娃优待

“没想到,孩子户籍还在老家,就能在宁波市就读公办幼儿园。”去年暑期,驻军某部一位军官谈及自己的经历,向身边战友发出赞叹。

原来,他的孩子已到入园年龄,但户籍还在湖南老家,夫妻俩原本以为无法就读公办幼儿园。没想到,鄞州区双拥办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教育部门,经过协调沟通,将孩子统筹安排进入区内一所省级公办幼儿园。

不只是鄞州区,在宁波市下辖6个区、2个县、2个代管县级市,现役军人子女均能享受当地优质教育资源,且入园入学手续办理十分简便:只要登录“浙里办”微应用,进入各区县相关业务板块,即可填报申请,工作人员便会及时受理解决。

不仅如此,每年暑期,宁波市各区县还会及时开展现役军人子女综合素质培训,线上报名,线下免费培训。仅在鄞州区,这类暑期培训班已连续开办8年,惠及驻军部队官兵子女400余人次。

加强惠军服务体系建设,是宁波市爱国拥军工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每年1月和8月,被确定为“市双拥宣传月”。驻军部队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军营(舰艇)开放日,接待干部群众、在校学生等参观学习。

脚踏实地,上下联动。宁波市以全国“示范型”和浙江省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创建为抓手,按照“二合一”思路,着力推进全市基层拥军服务中心(站)示范创建,建成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453个,281个达到浙江省“枫桥式”创建标准。宁波军分区副司令员王宏伟介绍,“十小”工作法、“轮值站长”等制度,有效破解了基层拥军服务人员少、事情多、任务重等难题。

如今,“军人身许国,全民尊其家”的崇军氛围,在宁波市蔚然成风。前不久,过境宁波市的驻训、海训部队受到热情欢迎和周到接待,官兵们纷纷点赞:“宁波市爱国拥军,名不虚传!”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