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加强“脖子以上的武装”

2022-08-18 19:18:37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标准+


■赵晓贺 李春生


学习与一支军队的创造力、战斗力息息相关。一支有学习力的军队往往具有极强的战斗力,胜利之师往往也是好学之师。

红军时期,我军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爱学习的军队之一。长征途中,红军官兵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多年后,一位老红军感慨:为了摆脱敌人追击,那么多好不容易缴获来的辎重装备都丢了,唯有识字板没有丢!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胜战的背后离不开学习,离不开“脖子以上的武装”。古人讲:“夫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学。”事实上,凡是功高盖世、彪炳史册的将帅,都是酷爱读书、勤奋求知的博学之才。

刘伯承同志经常说,对既学来的感到用之不足,对未学来的感到求之不尽。与刘伯承同志相知甚深的邓小平同志在《庆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中写道:“伯承同志是勤读不厌的模范……假如有人问,伯承同志有无缺点呢?我想只有一个,就是他除了读书工作之外,没有一点娱乐的生活。”在后来的军旅生涯中,他创造性地指挥了许多以劣胜优、以少胜多的战役战斗,与他从兵书中汲取营养是分不开的。

彭雪枫是我军历史上一位文武兼备的将领,可以说,是学习成就了他独特的生命底色。张震曾回忆道:“他在师部附近一所破庙里布置了一间小房子专门读书。除参加会议、处理部队问题外,差不多整个白天都在读书。”彭雪枫对读书学习的挚爱亦流淌在他写给妻子林颖的字里行间。从1941年与林颖相识结婚,到1944年壮烈殉国,彭雪枫给聚少离多的妻子写下了87封书信,其中有48封谈到了读书。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习主席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明确要求,军队各级领导不要做苏联话剧《前线》中那个思想僵化、不学新知,最终吞咽失败苦果的戈尔洛夫。

萧劲光大将作为主要在陆战场上屡建战功的军事家,在担任首任海军司令员之初,感到自己是门外汉,就下决心要刻苦学习。他采取“边学边打边建”的方法,实现了由外行向内行、由陆战场向海战场的转变,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托。

从“脖子以上”厉兵秣马,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比你的对手更善于学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主要是发扬三股劲。

发扬挤劲。革命早期,陈云同志专门倡导成立了学习小组,规定早上9点以前不办公,集中进行学习。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大家的思想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毛泽东同志曾经赞扬他:“陈云同志有‘挤’的经验,他有法子‘挤’出时间来看书,来开会。”

发扬钻劲。“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同志曾作《攻书》一诗,蕴涵了其读书的心得:“读书如垦地,斩棘铲不平。读书如攻城,坑道要打通。剩勇追穷寇,寸土在必争。痛打落水狗,不使逃再生。排除其糟粕,缴获其精英。如斯读书者,方可为之攻。”

发扬韧劲。淮海战役期间,秦基伟利用白天敌机轰炸、部队不便展开的战斗间隙,在野战工事里研读《孙子兵法》。第一遍认生字,第二遍解大意,第三遍悟其道。当时,工事外面炮火连天、爆炸声不绝于耳,而工事里面的秦基伟则聚精会神、犹若无事,凭着一股子韧劲,使他对敌我、进退、攻守、虚实、奇正等军事辩证关系认识得更加深入透彻。

未来战争既是战场上的对决,也是“书桌上的较量”。强军兴军的新征程上,我们应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坚持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软任务”为“硬指标”,变“一时学”为“时时学”,切实从“脖子以上”做足准备。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