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对任何一个生命都要竭尽全力

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周飞虎

2022-08-17 06:30:00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标准+


□本报记者 廉颖婷

□本报通讯员 史艳菊 王雪妃

每天早上6:30,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周飞虎都会准时出现在科室。他要赶在8点交班之前了解患者诊疗记录,把握患者最新病情。

重症监护室(ICU)是一个永远灯火通明的地方。这里离死亡最近,也离希望最近。这里救助的往往是病情最严重、最复杂的患者。

“ICU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应该充满温暖的,每一个病人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需要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救治。”周飞虎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生命相托永不言弃

从医近30年,周飞虎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对任何一个生命都要竭尽全力,生命相托、永不言弃。

一名车祸多发伤青年患者严重脑挫裂伤,血气胸,多发性骨折,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转入ICU。经专家们再次会诊,认为存活的希望非常渺茫。

周飞虎将实情告诉患者父亲。这位父亲听完后失声痛哭:“周主任,孩子才20岁,如果儿子不在了,我也不想活了。”

那一刻,周飞虎只有一个信念: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绝不放弃。经过ICU医护人员积极努力治疗,这名青年幸运地脱离危险。

周飞虎时常告诫身边医护人员,每个生命的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家庭,有爱他的人,有他爱的人。ICU是个有爱的地方,需要有人去守护。

“重症监护室里见证的不仅是医学奇迹,还有人心。”周飞虎说,重症监护治疗能显著提升病人的存活率,并努力使受损的器官功能恢复,由此过上充满意义的生活,而不仅仅是活着。

这些年,周飞虎坚持“科研促临床发展、勇攀重症医学高峰”,以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军队等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及医疗成果二等奖各1项,获国家专利6项,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发表在国际重症医学权威期刊,极大提高了学科的国际声望。同时,在“创伤性多脏器功能不全”“脓毒症”“血液净化”“劳力型热射病”等重症救治方面,亦取得良好建树。

勇担急难险重任务

近年来,在抗震救灾、抗击埃博拉、国际维和救援、特大安全事故等急难险重任务中,都能看到周飞虎的身影。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周飞虎作为解放军总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专家组主要成员,始终奋战在一线。在国外疫情严重时,他担任解放军赴巴基斯坦抗疫专家组组长,率队执行抗疫任务。

专家组到巴基斯坦时,一些地方连测体温、戴口罩等基本防控措施都不完善。此后半个月,周飞虎和战友走访了巴基斯坦卫生部、国家行动指挥中心等4个国家机构,介绍中国疫情防控策略。

在巴基斯坦工作的两个月里,周飞虎凭借多次援外经验,与战友们制定多项防控措施,指导当地疫情防控,并依托巴基斯坦最大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之一酋长陆军医院(PEMH)开展临床工作。在当地新冠肺炎病房防护流程远没有国内完善的情况下,他不顾个人安危,率先进入PEMH新冠肺炎病房,带领大家通过一线查房、联合会诊等方式诊治疑难危重病人,培训巴基斯坦首都军事医疗护理学员及医务官。

牢记人民军医使命

为了更科学及时地救治患者,近年来,周飞虎带领重症医学科基于现代物联系统,大力推进“智慧ICU”建设。

“病房里的智能信息采集车随时提取上传病情变化数据,一旦患者指标评分到达风险临界值,系统便会自动生成红线预警,提示医护人员及时施救。”在重症医学科病房外,周飞虎向记者介绍,下一步,计划将研究成果“移植”到机器人身上,在病情分析、交互问诊、病人服务等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

在临床实践中,周飞虎利用赴非洲三个国家救治伤病员以及多年临床积累的经验,针对野战医疗救治机构(野战医院或野战医疗所)收容的患者“伤情复杂”“潜在危重患者”等特点,提出“移动ICU”及“数字化ICU”等救治理念。

周飞虎始终牢记一名人民军医的使命,参加野战医院智慧化监护病房建设,为高原官兵做好医疗卫勤保障。针对战士训练可能产生的致死性很高的劳力型热射病,他进行系列科学研究,极大提高了危重病救治成功率,并作为全军热射病救治小组成员及全军远程教育教师,多次参加对基层部队医护人员的培训。

周飞虎的办公室在ICU病房的一个角落里—— 一张单薄的书桌、一组狭小的衣柜、一个躺下连腿也伸不开的小沙发。

在外人看来,这种生活单调乏味,可周飞虎却乐此不疲。这些年,他带领的重症医学科救治成功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成千上万名曾经在死亡线上挣扎的重症患者重获新生。

(图片拍摄:赵雅军)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