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坤 本报特约记者 汪学潮
被抽组到弹药支援保障队不久,上等兵张信博参加了一场野战弹药投送演练。军事体能并不出众的他,这次表现却让人刮目相看。
“这场硬仗攻得下来,全靠我身上的‘机械甲’。”走下演兵场,张信博感叹不已,“一个单兵就是一条运输线,穿上‘机械甲’,就像给每个运输线增加了一个马达。”
任务前夕,张信博和战友曾参加过一项测试:在同一时间内,单兵徒手搬运40公斤重的弹药与穿上机械外骨骼搬运的效能相比,器械运能是徒手运能的3倍还多。
盛夏,科尔沁草原上硝烟弥漫。首次亮相的“机械甲”,成为沈阳联勤保障中心组织的野战弹药投送演练的一道风景线。
与科幻电影中的“钢铁战甲”有所不同,这身“机械甲”更像是一个运能助力系统。它还有一个形象的称谓——“外骨骼”。
该中心某仓库参谋长、弹药支援保障队队长张学成告诉记者,“外骨骼”利用电机产生动能,辅助官兵完成弹药箱搬运动作;单兵运输过程中,系统通过手部、脚部多个点位的压力检测,将弹药重量均匀地分配到单兵全身,通过科学助力,帮助官兵分解一部分重力。
真正将“机械甲”引入实战保障,还要从一次运输任务说起。
那次,弹药支援保障队接到预先号令,要求某仓库配合某部实弹射击进行弹药投送保障。
“由于投送的是实弹,又在夜间操作,运输过程中不能出现箱体碰撞或滑落等情况。”为安全高效完成任务,张学成向上级请示使用单兵运输外骨骼系统。
试用之后,弹药保管员们直呼过瘾。他们没想到,“机械甲”这么快就嵌入演兵场。
穿上“机械甲”飞奔在演兵场上,张信博感受到战友们纷纷投过来的惊讶敬佩的眼神。
“未来,一定会有更多新科技成果帮助我们打胜仗。”这是一名士兵的畅想,更是一支部队的探索实践——
“科技+”是保障力跃升的翅膀,当越来越多的“科技+”嵌入战场保障链条,单兵作战能力必将迎来“战斗力+”。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