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棋局”变了,“棋子”必须跟着变

第75集团军某合成旅勤务保障营建设战斗型保障队伍新闻观察

2022-07-25 11:08:50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标准+


■本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黄远利


炎炎夏日,铁甲奔流,第75集团军某合成旅一场实兵对抗演练激战正酣。

放眼演兵场,该旅勤务保障营的“车”“马”“炮”合理配置,编有卫生救护、修理方舱、弹药补充等功能车辆的基本保障队如影随形,隐匿于山野间的机动保障队随时准备支援,前进保障队依据战斗进程适时开进……

“敲击键盘,命令直接下达至后装保障席,勤务保障营融入体系形成的新能量正在释放。”该旅保障部部长陈永刚说,随着这种力量架构的形成,勤务保障营官兵正在从“粮草官”转变为“战斗员”,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几年来,从编制落地到能力生成,该旅勤务保障营持续为新作战体系联“网”、通“脉”、供“血”,正在成为一支适应性强、反应灵活、精干高效的保障力量。

几年来,从“积木组合”到“体系融合”,他们不断挑战自我、厉兵秣马,实现能力跨越式发展,为遂行新使命新任务迈出坚实一步。

能力之问:

跳出棋局,“车”还有必要走“直线”吗

蜿蜒曲折的高原山路,一条钢铁长龙滚滚向北。

行军中,指挥通信连一台指挥车“趴窝”。修理一连装甲装备抢救技师冯延杰闻讯而至,一番“望闻问切”,不到15分钟就让指挥车“满血复活”。

指挥车底盘出故障,没想到“唤来”的是装甲装备抢救技师!对此,勤务保障营营长李刚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因为,今天的跨界实践,源于昨天的技能备份。

“过去讲究的是术业有专攻。你种你的花,我种我的瓜。”冯延杰说,这种模式也有好处,那就是必须练就“独门绝技”,才能“一招鲜,吃遍天”,但它也有弊端,那就是面对不同的专业保障任务,技师很容易就变成了“路人甲”。

“一味地死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会催生出更多的‘隔行如隔山’。”营长李刚告诉记者,以前一连负责装甲装备维修,二连负责轮式车辆维修。虽然两个连仅是一楼之隔,但彼此专业区分上“泾渭分明”。一旦维修技师碰到跨专业难题,就只能请“外援”。

随着编制体制的调整,勤务保障营有了新天地。新的使命任务需要什么样的保障力量?这成为摆在营连干部面前的必答题。

跳出棋局,来到现实世界,“车”还有必要走“一”字吗?有一段时间,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修理一连连长杨显洁的心头。

“身处新的作战体系中,只有重新审视战位、重塑官兵能力素质,坚决走一专多能之路,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战场,让保障力真正成为战斗力。”思路理清之后,该营推出了《一专多能军士培养方案》,区分3个层次,义务兵、初级军士重点突出本职业务训练,练精“一专”本领;中级军士在练精本职专业同时,经过集中培训再精通两门专业;高级军士在“专一通二”基础上,再了解3门专业,实现一专多能。

能力重塑和提升,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渐渐地,各专业连队之间的壁垒逐渐打破,一批一专多能的保障人才涌现出来。训战中保障隔阂渐渐消除,合训的默契程度越来越高。

当官兵观念整体发生转变的时候,新能力也在不断形成。

一场综合维修演练中,面对“趴窝”的战车,副营长王洋一边组织伴随保障力量抢修,一边呼叫卫生救护、装甲器材车辆给予保障。与此同时,一台装备抢修车在开进途中驾驶员“阵亡”,底盘修理工方凯及时补位,完成了任务。

一棵大树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无数根须对养分的吸收。勤务保障营官兵从精通“独门绝技”到练就“十八般武艺”的努力,打开了保障新局面。如今,该营已有近一半官兵掌握2种以上装备的维修技能,可组成多个保障编组,作战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格局之问:

离开其他棋子,“马”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出来吗

南国大地,草木葳蕤。蔚蓝天空下,铁甲轰鸣,一场实兵对抗演练“战斗”打响。

破障分队开辟通路后,前沿攻击营迅速前出夺控“敌”要点,勤务保障营前进保障队紧随其后,卫勤救护、弹药运输、装备抢修等保障力量像血液一样注入战场,使各合成营的冲锋“刀”更利、“箭”更长。

随战斗形态、作战任务、战斗编组变换而改变保障方式,实施模块化综合保障是这场演练的亮点之一,勤务保障营的“车”“马”“炮”进一步融入体系。

眼前的这一幕,在过去很难想象。以往,保障力量专业种类多、布局高度分散,且分属不同部门,协调使用不易。演兵场上,各保障要素偏向于区域保障,与其他保障力量互通信息的渠道不畅,保障资源分配不够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障效能的发挥。

面对联合作战环环相扣的新特点,营长李刚和战友们思考较多的问题是:离开其他棋子,“马”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出来吗?新体制编制下,“车”“马”“炮”究竟该如何排兵布阵,才能充分发挥出保障效能?

身处变革的时代,变,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变,就要翻山越岭、爬坡过坎。

为翻过思维观念那座“山”,跨过能力提升这道“坎”,该营组织官兵深入讨论,思想观念日趋统一——在两人对弈的棋局之中,“马”的棋路必须兼顾“车”“炮”“卒”的走法。在现实激烈的战场博弈之中,这种“兼顾”更加必要,重中之重是尽快融入体系之中。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该营随后在旅里支持下,打破专业建制限制,将运输、卫勤、供应、装备维修等要素整合组网,形成“1+X”编组保障模式——“1”为指挥组,“X”为可灵活配置的多个保障专业编组模块。

演训活动中,该旅在打通信息互通“奇经八脉”的基础上,将各保障专业编组模块有针对性地纳入分队作战序列,融入一体化作战体系,减少流转层级,实现了需求与供应的一体联动。

“模块化编组并非简单地将力量模块叠加,而是融入指挥链,在同一张指挥网统筹指挥下,达到互联互通、高效支援、有力保障的目的,取得 ‘1+1>2’的作战功效。”勤务保障营副营长王洋说。

能力重塑,早变早主动,快变快适应,大变大重生。勤务保障营教导员陈强说:“这是能力升维之战,也是格局升维之战。”

在这一过程中,官兵们也渐渐认识到融入体系的力量之大。去年,该旅挺进高原,钢铁长龙齐装满员按时到达集结地域。此时,勤务保障营的军械、装甲、工程等保障力量已按模块化编组要求嵌入各梯队之中,体系集成、联动保障的格局已经形成。

时隔不久,一场高原实兵对抗演练展开,演兵场上呈现出保障新景观——

保障力量与作战单元相伴相随、无缝对接,作战单元对武器装备的运用如臂使指,在一线大展拳脚……

“观念之变是勤务保障营转型成功的前提。”该旅旅长李宁说,勤务保障营因势而变融入体系,当前已初步形成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保障新格局。

角色之问:

“炮”的作用仅限于实施攻击吗

过去,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层次分明,勤务保障营在各种保障中自然责无旁贷、常当“主角”。

如今,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适应体系作战要求,同为“一盘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合成营中的抢修排、卫生排、运输排在作战保障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勤务保障营的“保障”因此增加了新的含义。

眼睛里有什么样的坐标系,就有什么样的坐标定位。“炮”的作用仅限于实施攻击吗?在体系保障中,勤务保障营官兵逐渐明白: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纵使在棋局之中,“炮”的作用也并非一定是用来主攻,它有时作为炮架来使用,威力更大。

于是,勤务保障营在旅里支持下,开始下一盘大棋。他们积极发挥各专业教练员酵母作用,通过组织“用修双能”集训、军械员集训、驾驶员复补训、后装比武考核等活动,对旅里的相关技术骨干进行帮带,变“一家之长”为“大家之长”,变“我”强为“我们”强,使保障能力辐射全旅,推动形成教保、群保、联保的新格局。

这一过程中,曾经“技不外传、海不露底”的修理专业开始“开门迎客”,通过理论授课、课目示范、实装操作、小修探索等方式,将维修技能倾囊相授,旅营连三级维修骨干队伍迅速补齐建强。

一次任务中,火箭炮连一台运输车出现间歇性熄火。驾驶员龚明醒一番“号脉问诊”,立即判明了故障、更换了油水分离器,很快就将故障排除。

在近日组织的“用修双能”集训现场,记者看到——从装备构造到原理性能,从常见故障到疑难问题解析……课堂上的主角,不仅有修理专业的技术“大拿”,还有从院校邀请的教授和来巡修装备的工厂师傅。讲台下的学员,不仅有合成营战斗班班长和专业技术保障骨干,其他修理专业的骨干也纷纷前来“推门互学”。

对此,勤务保障营教导员陈强解释说:身处体系化保障中,只有把“我”强变成“他”也强,把“他”强变成“我们”都强,把人人都变成保障的“主角”,才能大幅提升保障力量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该旅装备维修科科长桂武说,近年来,他们把勤务保障营探索总结出的多种装备小修流程、规范和使用标准等经验推广,受到战友们的欢迎。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