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让自己名字后面多几道“斜杠”

2022-07-06 15:43:30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标准+


■张笑寒


近日读报,看到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培养人才的新闻。文章讲述了3名官兵的故事,对主人公是这样介绍的:“王志杰:导弹发射手/导弹战车驾驶员/导弹维修技师;刘晓飞:导弹技师/旅心理咨询师;刘学:雷达操作手/摄影师”。

如今,在各类媒体的报道中,像这样具有多种特长、拥有多重身份的青年人,被称为“斜杠青年”。这个称呼来源于英文“Slash”,指的是这类青年人群在自我介绍中用许多斜杠来划分各种不同身份。一条斜杠,对于地方青年而言是横向拓宽,用多个职业塑造多面人生;对于部队青年官兵而言,则是立足本职的纵向延展,一切只为当好兵、打胜仗。

当前我们要推动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所以,推进强军事业更加需要能打胜仗的“行家里手”和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的“多面手”。“多面手”是军营“斜杠青年”的典型特征,就是在工作中要一专多能、能力素质全面,在生活中要有渊博学识、高尚志趣追求。

在军营,能够胜任多个岗位工作、掌握多项技能的“斜杠青年”并不鲜见。比如刚从空间站“出差”归来的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给我们展示了自己的多种技能,除了完成出舱活动和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等工作,她还设立“天宫课堂”进行科普教育,与此同时,她还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博士生,研究太空环境对航天员心理方面的影响。再如“八一勋章”获得者、被称为“导弹兵王”的王忠心,靠着一股刻苦劲儿,攻克了高等数学、高能物理、微电子技术、机械识图等学习难题,熟练掌握了近20个导弹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本领,参与完成数十项重大任务,没有下错过一个口令、做错过一个动作、按错过一个按钮。要说他的一专多能,堪称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专多能的军营“斜杠青年”。在我们连,一年时间内有8名军士考取了原专业以外的职业技能证书,两名助理工程师跨专业转岗,带领连队出色完成多项重要保障工作。他们都是出色的“多面手”,是当之无愧的军营“斜杠青年”。

那么,军营“斜杠青年”是怎么养成的?结合我的带兵体会,感觉可以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走出“舒适圈”,不吃老本,不断挑战自我。现如今,“一招鲜,吃遍天”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就拿我们连来说,近年来业务范围一再拓展,对业务能力的要求一再提高,这要求每名官兵必须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以积极开放心态学习其他专业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朝着“一专多能”的目标不懈努力。副班长钟臣洪就尝到了走出“舒适圈”后的果实,他从新兵时就一直学习程控专业,去年,他开始学习末端维护专业知识,独自圆满完成了大量上级赋予的任务,年底被评为“四有”优秀个人,在个人年终总结里,他写道:“程控是单杠,末端是双杠,单双杠间挑战自我,成绩和成就感一起来了!”

二是扩大“知识圈”,做不断充电的“蓄电池”。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地充电,才能持续地释放能量。所以,我们应该养成自律习惯,提高时间的利用率,订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给自己不断加油充电,扩大“知识圈”,以知识为杠杆拓宽视野、撬动未来。

三是冲入“决赛圈”,处处追求卓越。电子游戏中有“决赛圈”这一说法,即在一路过关斩将后,在规定时间内进入规定区域,通过最后的比拼取得胜利。我们身在军营,从比武竞赛到任职晋职,也常面临着“决赛圈”的考验。部队是一个特殊战斗集体,高强度的训练、快节奏的工作、重大任务的摔打是我们成长进步的必经途径。严格的军事训练能锻炼我们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本领,工作中处处争分夺秒能培养我们雷厉风行的作风,演习演训等任务能锤炼我们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我们投身军营,期待的不正是通过实践磨练走向成熟、取得进步,在军营建功立业吗?因此,我们要抓紧一切实践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训练上自我加压,工作中勇挑重担,面对艰巨任务敢往前冲,在多岗位多任务中全面历练自己,让自己名字后面多几道“斜杠”。

当然,身处军营的青年官兵不可能像地方青年那样用斜杠标出多个生活维度,从穿上这身军装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划掉了“军人”之外的其他许多选项。但是,在军营这座大熔炉中,我们可以立足本职岗位全面锻炼,掌握打胜仗所需要的多项本领。路漫漫其修远兮,奋斗吧,新时代的军营青年!

(作者系某信息通信旅上尉政治指导员)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