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军史文化>>
烈焰腾空
发布时间:2022-06-27 11:05 星期一
来源:解放军报


■李要军 袁海


夜深人静,一轮圆月从南国的密林上方悄悄升起,银色的光辉透过野战帐篷,洒在南部战区空军地导某旅高级工程师李向东那床已经有些泛白的军被上。作为单兵便携式导弹教练员,跟随部队到一线,已经成为他多年的习惯。

此时,窗外起风了,帐篷被吹得啪啪作响,月光仿佛也被风吹乱了。移动的月光把李向东的目光牵向帐篷角落的武器柜,一摞训练弹整齐地摆放着,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属的色泽。

第一次见到该型导弹,是多年前参加一次空军组织的培训。初升的朝阳勾勒出一枚枚导弹独特简洁的造型,顷刻打动了李向东的心。单位在这个领域的建设还是空白,急需一名专业干部牵头,虽然那时的李向东已经是旅里主战导弹首屈一指的测试工程师,但他还是下定决心转行。

“转行?那还得从头学起呀!”“单兵导弹只是小专业,未来前景肯定不如主战导弹……”这些善意的提醒,没有阻挡李向东转行的脚步。

为了这份热爱,一切从零起步。李向东把自己当作一名新兵,跟战士们一起学理论、背参数。有段时间,他和集训队的最强发射手李能较上了劲。俩人白天盯着天空练,晚上对着电灯比,眼睛练得又痛又胀,胳臂酸得连拿筷子都抖,但谁也不肯认输。他们PK操作训练,输一局100个俯卧撑。“俯卧撑我也没少做。”回忆起这段往事,李向东的笑容开朗坦荡。

令李向东引以为傲的是,旅里该型导弹首次实弹演习的首枚导弹发射,是由他完成的。那天,阳光亮得有些刺眼。这样的好天气,对单兵导弹发射来说,却不是件好事。因为,强光条件下,一旦目标在逆光方向出现,将不利于第一时间瞄准,而且光照太强对红外制导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突然,天空中一个小黑点缓缓移动,担任主射手的李向东肩扛导弹,迅速调整呼吸,对准目标。狡猾的目标不断机动,李向东也随之修正偏差,牢牢锁定目标。

“速度、航向、距离……”目标数据在他脑海里不断刷新。解锁,引入,发射!一系列操作熟练流畅,随着一束火光冲向云霄,目标凌空开花。

随着首批该型导弹列装,一切就像进入了快车道,李向东的思路转向下一项工作:射手的培养。不到3个月,他就编写出一整套该型导弹操作教案。紧接着,单兵导弹射手集训如期展开。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批批集训队员信心满满地走上发射场,成功实施实弹发射,用一次次精准命中,宣告单兵导弹正式形成战斗力。

那年,该旅受命参加空军“金盾牌”比武。在官兵眼里,这是象征空军地面防空兵最高荣誉的比武。作为单兵便携式导弹课目的总教练员,李向东跟队员们吃住在一起,一同训练、一同进步。

在李向东的精心指导下,队员们的训练成绩稳步提升。其中,一级上士李能的班组是最突出的一组,完成操作的用时一度突破了大家的预期。但没过多久,他们班的成绩却卡在了某瓶颈值,始终突破不了。

“想要在荞麦皮里榨出四两油,是不大可能了。”在一次议训会上,面对李向东的高要求,有人这样说。大家一致认为每个步骤都已经练到了极致,步骤之间的转换也达到了最佳状态。李向东却认为,一定还有突破提升的空间。那天一直讨论到日落时分,训练场的夕阳很美,但大家却无心欣赏。

既然既定程序已经无法突破,李向东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拆解操作步骤,重新优化流程。不改,没有出路;改,无疑需要更大的勇气。对于所有操作已形成条件反射的队员们来说,这样的改变无疑是艰难的。原本主射手李能开车门跳下车时,左手仅开车门一个动作,程序调整后,他必须变为右手开车门,左手利用跳车腾空的时间顺势帮助副射手将导弹包装箱拉出,实现人装下车的无缝衔接。左手换右手谈何容易,李能练了近百遍,速度都没有之前快,但他没有气馁,经过千百次的反复磨合,李能终于实现左右手无差别操作。一套动作下来,班组的操作用时提高了近2秒,实现了成绩的突破。

经过上万遍的练习,每个战斗动作几乎都形成“肌肉记忆”和“条件反射”。最终,他们将训练成绩稳定在某值,误差不超过0.1秒……正是凭着这种极致的追求,在那次空军组织的金盾牌比武中,李向东带领的班组,抢先对手一步导弹出筒,直接命中目标,一举夺得冠军。

两年后,该旅再次受领参加空军“金盾牌”比武。有了上次比武的经验,李向东带领班组一路过关斩将,创造了最快导弹发射用时纪录,一举包揽冠、亚军。

一战成名,李向东成为旅里人人皆知的单兵导弹教练员。之后,他带领团队连续3年在与数个地导旅的抢打较量中保持全胜纪录,队员中先后有4人被评为空军“蓝盾尖兵”。

立足于未来战场最复杂的情况,该旅提出了“人人可接替作战,人人是单兵导弹发射手”的目标要求。培训规模的快速扩大,使训练资源越来越紧缺。李向东发现,原装的单兵导弹瞄准训练装置存在设备笨重、展开耗时长、对场地要求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训练的效益和效率。

一次,部队机动到野外驻训,由于野外阵地条件差,李向东带领队员们花了好几天时间对阵地进行改造,好不容易平整出场地,又赶上连日阴雨天气。每次训练前,都要在泥泞中展开设备,训练结束后,还要花很多时间清洁维护训练装备。

“未来战争,分秒决定胜负!人才的培养也必须加快步伐。”为此,旅里组织骨干力量经数月时间的设计、制作、验证、改进,研制出一套全新瞄准训练装置。这套装置,以无人机携带红外源模拟运动目标,不仅重量和展开时间均缩短为原来的十分之一,保障人员也由原来的8人减少为2人,并且对场地基本没有依赖,野战条件的适用性得到极大提升。

“展开就能练,练完就能走。再也不用为场地和繁琐的保障工作发愁了。”长期负责集训保障的战士唐章林对这套训练装置赞不绝口。这套装置最终也获评战区空军武器装备使用维护“微创新”二等奖。

“人剑合一”才能百战百胜。单兵导弹发射手,一个非常关键的素质就是心理素质。一次,李向东发现一名平时训练成绩非常稳定的发射手,在试射训练弹时,双腿不自觉地发抖,虽然最终也完成了发射,但成绩大打折扣。于是,李向东将心理训练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整体训练计划。

训练间隙,一场特殊的表演赛开始了,评比内容就一项:眼神。目的就是让射手们学会自我暗示,增强自信,在气势上压倒对手。李向东发明的这些心理训练方法,既有效缓解了训练中的紧张心理,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队员的心理稳定性。

这些年来,李向东参与多项装备发明改进,荣获空军技术革新成果奖1项,荣获全军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他也被所在基地评为“完成大项军事任务先进个人”“践行强军目标先进个人”。但最让李向东感到欣慰的是,经他培养的上百名发射手逐渐成为全旅单兵导弹的骨干,在一次次重大任务考验面前,他们敢打必胜、勇往直前。

每当看到一枚枚导弹带着烈焰出筒升空,划出一道道轨迹,最终与目标精确相遇,李向东的内心都会升腾起一种由衷的自豪,为光荣的团队而自豪,为守卫祖国神圣领空的使命而自豪。而今,李向东又把目光投向更高的目标、更开阔的战场。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