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忘己无私为大公

2022-06-27 10:02:45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标准+


■叶津华 何思聪


百廿载风云激荡,两甲子文章报国。

“一个多世纪以来,《大公报》秉承‘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办报宗旨,立言为公,文章报国,为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香港回归祖国、保持繁荣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前不久,习主席给《大公报》创刊120周年的贺信,引起热烈反响,网友纷纷留言:“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大公报的背后是一个心中有热、眼中有光的爱国者”。

一纸风行百廿年,天下为公著新篇。一家百年老店薪火相传,靠的是什么?最根本的就是创刊时对“大公”二字的阐释: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120年来,《大公报》见证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变迁,立言报国之心始终与民族复兴的脉搏一起跳动。在中华民族危难时刻,《大公报》6次迁馆,誓不在日寇铁蹄下办报一日,喊出“吃下砒霜,毒死老虎,以报国仇”的誓言;在危机四伏的战争年代,不畏强权,坚决不使用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蔑称;3年前,始终站在对抗“黑暴”最前线,以尖锐的评论揭露乱港分子的“黑暴”本质……正如范长江所说:“好的记者应该肩负良知和责任,应该走在路上,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应该秉笔直书,言为家国。”

有一句古诗:“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意思是,达观的人顺应自然,可以包容世间的万事万物,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进而爱护天下百姓。忘己,从来就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展现的是一种大爱情怀和责任担当,不仅体现在心中无我,更体现在心中有民。忘记“小我”,是为了成就无私奉献的“大我”;忘记个人的自我,是为了成全千百万人的自我。正如孔子所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有了忘己的专注与胸襟,便有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博大胸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共产党人为了“大我”,生不惜身,死不惜命,“虽千万人,吾往矣”。有实物可查最早的党员入党誓词仅有24个字,开头就是“牺牲个人”,现在的入党誓词强调“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回首百年,“牺牲”二字始终贯穿党的奋斗史。夏明翰等先烈们怀着“主义真”的坚定追求,不惧刀山火海,不忧生命安危;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断头”的紧要关头,依然慷慨吟唱“意如何”。毛泽东则用“无非一念救苍生”,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牺牲自我、服务人民”的无私精神。

老子《道德经》有言:“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公者千古,私者一时。无私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给予,是一种光明磊落的情操。公私分明、先公后私,是为政之德;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更让人由衷信服、心生敬佩。无私者无畏,为公者恒强,共产党人“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坦荡无私、一心为公,“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正如叶剑英所说:“革命事业还很长,我做什么工作都是为革命,不能斤斤计较。”为国为民,生命都可以牺牲,个人名利又有什么可争的呢?

有这样一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公私问题是一面镜子,能照见一个党员干部的政德高下,折射其党性修养水平高低。抚今追昔,历史不仅记住了无数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也铭刻着他们大公无私的光辉事迹。从周恩来定下“十条家规”要求家人“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到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从“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到“将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的黄文秀……他们不仅树起了共产党人的旗帜和标杆,还在人民群众心中矗立起一座座“大公枢机,中流砥柱”的不朽丰碑。诚如艾青的《在浪尖上》所言:“活着的时候越无私,人民的怀念也最永恒。”

邓小平曾说:“谁让你是共产党员呐,既然当了共产党,就要为人民来做事。”想清楚这个道理,面对利益诱惑时就能心存定力,身处纷繁复杂之境就不会迷失自我。忘己无私,既表现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也融汇和渗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利益得失忘己,“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责任担当有我,“公家之利,知无不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私无畏、忘我奉献,方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