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军事广角>>
数量与质量的辩证法
军队强不强看规模更看质量
发布时间:2022-06-27 09:59 星期一
来源:解放军报


■张文艺


“兵在精,不在多,斯言至矣。盖谓兵力之大小,不在其数量,尤其在品质也。”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讲质量,讲真正的战斗力,搞少而精的、真正顶用的,是我军建军治军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

兵法曰“兵少不足卫”,又曰“兵非益多也”。军队数量和质量之间的辩证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关注的热点。衡量一支军队强不强,要看规模,更要看质量。数量上的优势可以相对弥补质量上的缺陷,而质量上的优势又可以弥补数量上的不足,二者既有机联系、内在统一,又相互补充、相互转化。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征程中,习主席深刻把握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演变趋势,着眼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致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明确提出“要坚持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优化兵力规模构成,打造精干高效的现代化常备军”。这一重要论述抓住了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适应了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需求的发展变化,科学回答了贯彻质量建军、使我军更加精干高效的时代课题。

习主席强调:“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支军队,如果在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上落后于时代,落后于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展,就可能丧失战略和战争主动权。”军队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随着战争形态的演进而不断变化。信息化战争分秒必争,精干化、一体化、小型化、模块化、多能化等特征越来越突出。人员精干了,行动才迅疾;规模优化了,指挥才灵便。只有按照调整优化结构、发展新型力量、理顺重大比例关系、压减数量规模的要求,使军队规模更加适度、功能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编成更加科学,才能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否则,曾经再强大的军队最后也要落伍,甚至不堪一击。

兵不在多而在精。习主席指出,精兵作战、精兵制胜,关键在一个“精”字。强大的军队绝不是靠人头数量堆出来的。“精”既是对数量的要求,又是对质量的规定。“精”,意味着充实而不臃肿,合成而不分散,多能而不单一,灵活而不迟钝。适度裁减军队员额,不仅不会降低战斗力,而且能够进一步优化结构,有效利用资源,提升作战效率。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这一重大决策,目的就是以结构功能优化牵引规模调整,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是单纯地撤并降改,不是简单地做加减法,而是减中有增、降中有升,“宁要少些,但要好些”。全军坚持精简高效原则,大幅压减干部数量,扩大“官改兵”岗位,改变非现役人员范围,精简各级机关编制,裁减冗余人员,减少领导职数,大量压减老旧装备部队。与之相对应的是,作战部队人员不减反增,战略预警、远海防卫、远程打击、战略投送、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战力量得到充实加强,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正在形成。

新结构催生新战力,新编成锻造新利剑。加法不一定能加强,减法也不一定会削弱。经过这次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我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了军队活力,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陆战型的力量结构,改变了国土防御型的兵力布势,改变了重兵集团、以量取胜的制胜模式,有效实现了以结构调整促规模优化、以消脂壮骨促灵活多能、以瘦身强体促战力提升,部队遂行任务能力更加多样、作战适应性更加广泛。

习主席指出,军事力量能不能成为保底的手段,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我国面积大,国境线长,周边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军队有效履行使命任务需要保持一定规模。同时,精兵才能制胜。现代战争的打击手段越发“精准释能”,作战样式不断“全域混合”,质量因素在战斗力建设和战场博弈中已经跃居主导地位。我们必须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科学把握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统筹谋划数量规模,着力提升质量水平,大幅提高新域新质战斗力比重,更好地肩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使命任务。

(作者单位:武警黑龙江总队)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