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不教一日闲过

2022-06-22 11:16:41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标准+


■田哲


著名画家齐白石有这样一个习惯,规定自己每天作一幅画,从不间断。在他晚年时,有一次没能按时完成,次日便补上画作,并写下这样的话:“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齐白石坚持“不教一日闲过”,每日雷打不动地创作,画艺逐渐炉火纯青,最终成为一代大师。

“不教一日闲过”,是对自我的一种严格要求,是事业精进的成功法宝,也是为政者造福于民的重要保证。那些有心、有志、有为的人,从来都是惜时如金、奋斗不止。

《邵氏闻见后录》记载,范仲淹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有“自计”的习惯,就是给自己作个当日总结。在范仲淹看来,既然享受俸禄,由民供养,每一日都应该勤勤恳恳、清清白白地为国分忧,为民办事。一样的道理,南宋官员、理学家张九成讲得也很直白。为了提醒自己和下属勤政敬业,他在衙门的墙上用很大的字写道:“此身苟一日之闲,百姓罹无涯之苦。”意思是,如果为官一方贪图一日清闲,就可能造成百姓无尽的痛苦。

古人有言:“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避免“三惜”,唯有刻苦学习,不虚度光阴。曾国藩一生以勤为本,艰苦精进。他读书“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未曾虚度一日。事实证明,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不教一日闲过”中耕耘出来的。只要勤奋敬业、苦心经营,就可能成就非凡、创造辉煌。

夙夜在公、分秒必争,更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应有的品格。1945年,战事正酣,刘伯承仍挤出时间孜孜不倦阅读《政治经济学》,他说:“工作越忙越得学,时间越紧越得挤。”他经常“批评”自己对时间太“势利”,骑马指挥打仗,下马提笔译著,炮火声中研读,养病之余著书,搂草打兔子,多重收益。黄大年回国7年,超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出差,为了不浪费宝贵的白天,他总是乘坐夜晚的航班,几乎每日都排满了工作。“跑腿书记”卓彦庆,只要是有利于群众的事,他就夜以继日地跑,在任24年跑了近25万公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无数奋斗者与时间赛跑,“不教一日闲过”,演绎着共产党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追求,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

千德万业,日怠废而无成。反观当下,少数党员干部承平日久、精神懈怠。有的庸政懒政混日子,甘愿“日日闲过”,戚戚于富贵,孜孜于逸乐;有的认为自己“船到码头车到站”,就想歇歇脚,做个太平官;还有的习惯于当“传声筒”,做“中转站”,遇到困难绕着走、碰到难题往上交。如此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不仅影响党的形象,更与当今时代的奋斗精神格格不入。

世代更迭,岁月轮转,但惜时如金、勤勉进取的精神依旧弥足珍贵。“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加速发展,我国国家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加紧推进军事斗争准备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得、慢不得,更加需要“不教一日闲过”的精神。须知,战争可能就在“下一秒”来临,军人就要心无旁骛备战、一门心思务战。广大官兵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增强“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心,知重负重、苦干实干、奋发奋进,就一定能“让时间成为积极的存在”,真正锻造出“铁肩膀”,肩负起打赢使命。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