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军旅儿童小说的真实与抒情

关于长篇小说《金珠玛米小扎西》的笔谈

2022-06-16 10:24:38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标准+


傅逸尘:近年来,成熟的优秀作家转身写作儿童小说渐成风潮。越来越多军旅儿童小说和绘本的出现,进一步丰富和扩展了“童书”的题材和边界。趣味性、知识性、启发性自然是儿童小说的题中应有之义,而英雄性、崇高感以及诸如忠诚、信任、勇敢、独立、坚韧等等同军旅、军人相关联的精神品质和审美元素的灌注,使得军旅儿童小说具有了超越其他同类作品的天然优势,进而赢得了广大少年儿童读者和家长们的青睐。

作家曾有情有着丰富的军旅经验和丰硕的创作成果,曾经在雪域高原服役十载。他始终有一个愿望:以崇敬之心书写戍边军魂。那些在西藏边防的亲身体验、那些质地坚实的创作素材,在他的脑海里不断酝酿,最终孕育出这部融童趣、英雄和成长于一体的长篇小说《金珠玛米小扎西》(希望出版社2021年6月)。小说出版以来多次重印,也入选了中宣部出版局“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好书荐读书目。

小说讲述了藏族牧民家的儿子小扎西在突遭雪崩、父母去世的情况下,被巡逻经过的边防哨所官兵们救出,他感恩军人进而立志成为军人的动人故事。曾有情在小说中代入了自己在雪域高原戍边的经验和情感,选取了大量表呈高原风物、极具生活质感的细节,建构起真实生动的戍边生活场域。比如哨所官兵对蜡烛的珍视和使用、用高压锅做饭的技巧和危险、“家书会餐”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等等,无不显露出作家对高原风物、戍边生活的熟稔。在曾有情笔下,故事不是刻意编织出来的,而是像高原上的河水一般喷涌、流淌。绵密、流畅的细节承载着特定年代军营哨所的生活气息和时代信息扑面而来,让读者同时感受到戍边生活近乎残酷的真实和极致高蹈的抒情。

当下有的军旅儿童小说,题材内容和思想内涵都很出彩,但是在儿童视角和叙述腔调的选取和处理上,则不尽如人意;没有跳脱“成人小说”的话语方式和叙事路径,不能真正贴合儿童的阅读心理和审美趣味,以至于无法达成更加理想的传播效果。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在于童心童趣的缺失和淡漠。儿童小说毕竟是写给儿童看的,能否写出童心和童趣,不单单牵涉到成人作家叙事姿态和立场选择的问题,更是对叙事技巧的综合考验。

小说开篇就设置了一个极端情节,雪崩让小扎西瞬间失去了父母,自己因为解放军的抢救捡回一条命。然而,未来的生活如何延续?悬念顿生。后面的故事如同游戏闯关,一个个困难和障碍等着小扎西去克服和突破。失去了亲人和家庭的荫蔽,他把军营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哨所官兵当成了亲人。想要真正融入这个家,成为正式的家庭成员,小扎西需要完成多重转换,必须突破年龄、身份、文化、认知的障碍,进而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优秀的金珠玛米(藏语:解放军)。

线性结构、单线叙事,无疑更加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和认知路径,“打怪升级”式的游戏闯关模式,使得读者从开始对小扎西命运、处境的同情,渐渐地产生了同理心和代入感,会不自觉地跟随着小扎西的步伐,迎向未知的命运和挑战。这种阅读效果的产生,与作家对矛盾冲突的设置和环境氛围的营造紧密相关。小说中有大量与自然景色、高原风物相关的书写,既有陌生感,又有知识性,生动地体现出高原藏民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性格。

曾有情早年写诗歌散文,后来在影视编剧行当闯荡多年。他的语言诗性、灵动,编织故事的能力也很强。作家从语言入手,通过对藏语转换汉语的翻译过程拉近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也增强了阅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小扎西是小说的一号主人公,十二三岁的年龄设定,使得这个人物身上既有儿童的天真、烂漫、顽皮,同时具有向少年过渡时的敏感、懂事、独立。在此基础上,藏族同胞那种忠诚、信仰、勇敢、坚韧的民族性格也在小扎西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作家选择了为小扎西搭配新兵赵照,让他们两个互为镜像,在欢闹、抬杠的轻松环境中互相安慰、砥砺成长。叠被子、站军姿、学认字等桥段,体现出部队大家庭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的本质属性。赵照因为结石发作,排尿困难,通过电报问诊救治的段落,表现出边防哨所的条件艰苦和在高原服役的风险所在。

小说中的赵照、林海平哨长,刘大强班长等人物形象塑造得生动鲜活,具有典型性。尤其是刘大强班长,出场虽不多,但他的牺牲过程着实惊心动魄。作家在语言层面处理得恰当含蓄,没有过度渲染刘班长牺牲的过程,而是以仪式化的方式进行了抒情性的描写。充分照顾到了儿童的接受心理和认知程度,同时将边防军人的英雄精神和家国情怀表达得准确而深沉。

小扎西的人物形象,就是在这些战友们的衬托和映照中逐渐树立起来的。小扎西机智聪颖、敢于斗争的特点从他“遣送”偷渡国境线的老鼠、“智怼”外军挑衅等举动可见一斑。哨所官兵救了小扎西两次,而小扎西也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勇敢和智慧、经验两度挽救了战友的生命,为此立了功、受了奖,以打破纪录的方式为自己的军旅生涯涂抹上一层传奇的亮色。小说后部,小扎西“甩掉”赵照独自守兵站的段落,宣告了小扎西人格和精神上的独立和成长。小扎西正式入伍后穿着军装在街上来回穿行“显摆”的段落写得极精彩,童心满溢、生趣盎然。小说结尾处,他和赵照之间讨论当兵资历的有趣对话,也充满了天真的童趣,印证着两个人各自的成长、成熟。

儿童小说的底层叙事逻辑在于传递给孩子什么样的价值观。小扎西当然有他调皮、倔强、任性的一面,但是他坚韧、自律、向上的一面,尤其是那种血性、雄强的性格,是长久以来我们的儿童小说中比较匮乏的质素。我们习惯了无条件的爱与被爱,孩子们普遍都被保护得太好了,以至于认为来自外界的关爱理所应当。那种独立设定目标进而追求和实现目标的成长故事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那种能够自我保护进而有本事保护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更是极度稀缺的。小扎西参与搜寻在龙卷风中失踪战友的过程,有一个判断人员方向的段落显得很新鲜,写得极精彩,和推理探案的过程有几分相似。小扎西需要仔细观察现场的蛛丝马迹,根据自己的放牧经验和生活常识来判断人和马的行动轨迹,最难能可贵的是还要坚持自己的判断,不被其他人的意见所左右。这种拥有常识、相信常识,独立判断、坚持自我的人格品质,对于当下的儿童小说而言,也是稀缺而宝贵的。

《金珠玛米小扎西》在苦涩中凸显温情,在艰苦中张扬乐观,在牺牲中托举崇高,既写出了高原戍边的艰苦、危险、奉献甚至是牺牲的真实、沉郁的一面;更以对童心童趣的体贴与洞察,写出了军旅生活新奇而陌生、惊险且刺激、温情而理想的飞扬、抒情的一面。

曾有情:“金珠玛米”在藏语里是解放军的意思,因此,“金珠玛米小扎西”这个书名包含了军旅元素;我们也知道,扎西是藏族同胞常用的名字,书名又包含了民族元素和地域元素;书名中还有一个“小”字,自然带有儿童元素。在书名的选择上,我是花了心思的。这本小说也是我极看重、珍爱、有纪念意义的一部作品。

西藏军旅生活在儿童文学领域,具有题材的稀缺性和主题的时代性,如果再把握好内容的真实性,那么,西藏官兵的戍边情怀和使命担当,将是成长小说书写的极佳选择,也是青少年读者励志的极好典范。刚入伍的新兵,会深切体会到生活环境之苦、使命任务之重。他们通过种种逆境成长的千锤百炼,历经从新兵到老兵的过程,从老兵到好兵的升华,才算合格的边防军人,这是特别适合成长小说表现的主题和内容。在写作过程中,我的眼前浮现了太多的过往经历和一个个熟悉的边防官兵形象。比如我采访过的与小扎西有同样经历的藏族小战士,又如我接触过的刘大强似的班长,再如我认识的林海平似的哨长,而小说中新兵赵照的身上,则有我本人的不少经历。这些现实中的原型都成了小说中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且那些独特甚至传奇的情节,也源于当年西藏边防生动鲜活的真实素材。身为作者,我更多的是运用写作技巧,整合和重塑这些原型和情节,编织完整的故事,塑造个性化的文学形象,并融入我对成长、对人生、对军旅、对使命的切身感受和深层思考。

以前我觉得写儿童文学作品相对简单,当我开始创作儿童小说之后,才真正体会到任何一种文学体裁和表现形式都有其难度。要把“成人腔”变回“儿童腔”,又要把成人的创作理念和主题融入到“儿童腔”中,绝非“更换频道”那么简单。我希望通过我塑造的人物、结构的故事、表达的主题,为小读者提供活生生的正能量励志典范和主旋律的时代偶像;传递给小读者边防军人那种博大宽广的家国情怀、不辱使命的责任担当、不惧生死的英雄气概、战无不胜的雄伟气魄、逆境成长的钢铁意志;引领小读者从小树立战胜各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学习军人坚韧不拔的顽强品格和敢于为国牺牲的思想境界。这恰恰是当下有的孩子比较缺失、应当强化的精神品质,自然也是我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和意义所在。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