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在历史与现实中探寻未来战争制胜之道

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探索“大西柏坡”现地教学新路纪实

2022-06-15 06:30:00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
-标准+

□本报记者 廉颖婷

□本报通讯员 罗金沐 闫晓强

图为培训班学员在西柏坡纪念馆前宣誓。

5月26日,革命圣地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迎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74周年纪念日,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组织第9期联合岗位资格培训班65名学员,来这里探寻红色密码。

带着加深理解“两个务必”“进京赶考”等课题,学员们穿梭于星罗棋布的红色圣地,看地形、忆战史、察民情、上党课,在历史与现实中探寻未来战争的制胜之道。

据学院领导介绍,调整组建以来,他们坚持开放办学、对接部队、联合育人的理念,将散落在燕赵大地的红色资源当作政治理论课教学大讲堂,聚力打造“大西柏坡”特色品牌,助推联合作战人才成批生长。5年来,新建5个实践教学基地,110个班(队)次、7000余名学员参加“大西柏坡”现地教学。

图为联合岗位资格班学员“向西柏坡报到”。

打造“大西柏坡”现地教学范本

近年来,联合作战学院结合联合作战人才培养实际,深入发掘燕赵大地上红色资源的时代新特质,开发了以西柏坡为原点,区分“东线”“南线”“西线”“北线”4个方向,拓展到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旧址、邢台市浆水镇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正定县民兵训练基地、阜平县骆驼湾村等支撑政治理论教学的“基地群”,打造出新时代政治理论教学向实战和实践转型的“大西柏坡”现地教学范本。

王顺风副教授所在的政治工作教研室,当仁不让挑起这个重任。5年来,他到西柏坡已经不下100次。

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前,王顺风讲解道:“西柏坡是‘两个务必’发源地和‘进京赶考’出发地。然而,新时代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我们在这里寻找初心,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

他进而引导高中级干部学员,从“为什么来西柏坡”“来西柏坡学什么”“回去怎么办”三个题目中寻找答案,强化军魂意识。

图为王顺风副教授在西柏坡纪念馆进行拓展讲解。

在数百公里外的“南线”——邯郸市涉县,魏芳教授以八路军一二九师旧址为课堂,正在给另一批学员讲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专题研究》课程中的案例课:战火中的军魂。

“刘邓大军是用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诠释对党忠诚的典范。”魏芳开宗明义讲到,“当年他们适应全局之需,坚决执行党中央命令,打乱国民党军队整体围堵计划,千里跃进大别山,靠的是信仰与忠诚。”

正定县民兵训练基地是“东线”教学点所在地,学员们正在进行“追寻领袖足迹,坚定强国梦想”主题现地教学。

图为学员参观正定县塔元庄村。

在基地展室前小广场,“富国强军”四个大字映入眼帘,这是习近平任正定县委书记时,决策建设民兵训练基地所刻。苏东平教授在这里展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课程的讲解:“习近平治国理政的许多思想观点,与他在正定县的探索和思考一脉相承,‘富国强军’理念在这里生根发芽。”

循着三代领导人的足迹,与时俱进的“大西柏坡”教学理念,为学员带来更丰富、更深刻、更具活力的精神之旅。

回想起5年前西柏坡之行,曾在联合作战指挥员班学习,现任战略支援部队某部政治委员杨龙溪依然记忆犹新:“这是加强军队高中级领导干部党性、信念、作风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次铸魂之旅。”

5年来,“大西柏坡”现地教学在各班次教学满意度评价中均位列前茅,并荣获学院教学比武一等奖。

实现课堂与战场无缝对接

如何让指挥员不再纸上谈兵?如何让“战争”走进课堂,让课堂奔赴“战场”?现地教学成为联合作战学院的首选和规定动作。

第46期联合作战指挥培训班赴西柏坡开展主题教育暨战例教学,在现场就感受到战火弥漫的“硝烟味”。

要使学员“从这里走上战场”,教研人员必须“从战场走来”。相国栋教授支起三大战役作战要图,一堂别开生面的“我军三大战役实践和指挥艺术”战例教学开讲。

介绍战争全貌、重温战斗历程,他讲得仔细,学员听得入迷。

图为魏芳教授在八路军一二九师旧址讲解“战火中的军魂”。

相国栋刚讲完,王仲元副教授穿插作了“三大战役战略指导艺术”教学点评,唐继承教授紧随其后进行总结升华,另外5名教员全程随队拓展导学、互动答疑。理论授课和战例教学相得益彰,让学员直呼过瘾。专家教授们倾情讲授,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情感融会贯通,为课堂连着战场作了最好注脚。

“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迷雾更加多样,面临在海上、在太空等全域多维作战,要把毛泽东战略预见的思维方法学到手、学到家,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大力推进战训耦合、体系练兵、科技练兵,练就能战善战的精兵劲旅。”学员们形成共识。

“课程设置体现了‘新、高、实’,既深入探寻了中国共产党的制胜密码,又深刻领悟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指挥艺术,不断强化学员的战略素养和作战指挥能力。”3年前,南部战区陆军某旅政治委员黄艾俞在联合作战指挥员班学习,对西柏坡之行的个性化、体验式教学感受颇深。

图为王顺风副教授在西柏坡纪念馆进行拓展讲解。

在“南线”教学点所在地八路军一二九师旧址,昔日浴血奋战的战场已建成纪念馆。馆内,历史影像真实再现70多年前那一幕幕:东渡黄河,挺进太行,面对武器精良的敌军,8年间作战3.1万余次,歼敌42万余人。我军克敌制胜的密码到底是什么?这是联合作战指挥员最感兴趣的话题。

政治工作教研室主任常征副教授负责此次教学活动。他站在纪念馆前指着陈列文物展开教学:“一二九师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千里跃进大别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神话,核心是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恢弘的政略视野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根本是我军将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战斗精神,信心是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

图为学员向一二九师先辈致敬。

指挥员班学员的普遍感受是:现地教学以明天的战争设计今天的课堂,教员在昔日战场第一现场组织教学,不只是按照传统学科体系的逻辑脉络讲理论,更多的是介绍实地发生的战例,零距离感受当年的“硝烟味”。在此基础上,教员会因地制宜介绍当下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不断拓展红色课堂时代内涵

“大西柏坡”教学团队带领学员体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成果的同时,还不断拓展红色课堂的时代内涵,使现场教学、专题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活动交叉进行。

在八路军一二九师旧址礼堂观看“太行丰碑”专场演出时,教学团队见缝插针组织现地教学临时讲解:“兵民是胜利之本。当年,邓小平和刘伯承十分关注民生建设,修建的‘漳南大渠’,被老百姓称为‘救命渠’‘幸福渠’。邓小平还指导冀鲁豫边区开展减租减息,边区群众以空前高涨的热情投入参军、支前和发展生产的运动中,既结下了浓厚的鱼水情,又搞活了根据地经济。”

“一次柏坡行,一生柏坡情。”这是每一批学员在联合作战学院最大的收获。

新学年伊始,学院党委乘势而上,提出西柏坡现地教学升级改造的新设想,制定出两年时间内实现对西柏坡教学全面重塑、整体跃升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图为培训班学员合影留念。

随着“大西柏坡”现地教学的名气越来越大,复旦大学、井冈山干部学院、国防信息学院、四渡赤水纪念馆等全国数十家单位和军队院校,派出相关教学骨干来学院取经。

不久前,教学团队又展开对保定市阜平县骆驼湾村的教学点探索,骆驼湾村巨变、党的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也融入到新开设的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中。

几年来,“大西柏坡”现地教学紧跟党的创新理论步伐,教学团队在致力于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呈现出“人人是教员、处处是讲堂、事事是素材、时时是宣讲”的局面。

图为西柏坡现地教学“七步组训法”之报到宣誓。

不久前,联合作战指挥培训班毕业学员、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政治委员解登春在部队驻地组织了一次从红岩革命纪念馆到中共中央南方局旧址,从白公馆到渣滓洞的主题教育。解登春说:“主题教育很成功,思路源自西柏坡之行的思考和实践。”

(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供图)  

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