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危难时刻处处可见橄榄绿

武警四川总队机动二支队官兵抗震救灾一线见闻

2022-06-15 10:00:43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标准+


□本报记者 廉颖婷

□本报通讯员 姜永安 张小刚


6月1日17时,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17时03分,雅安市宝兴县发生4.5级地震。武警四川总队机动二支队闻令而动,在支队长李荣吉的带领下,星夜顶风冒雨,迅速出动125名官兵赶赴救援现场。

昼夜兼程奔赴灾区

“灾难面前的第一排脚印永远是中国军人留下的!”

武警四川总队机动二支队官兵携带专业应急救灾器材,紧急从康定县城出发奔赴震区。

图为官兵挺进灾区。张小刚 摄

康定至宝兴灾区沿途有着高耸入云的数座大山,山高、沟深、坡陡、弯急、险多,加之余震不断、山体滑坡不断,给心部队机动带来很大困难。

经过175公里长途机动,第一时间到达震中的救援官兵不顾舟车劳顿,迅速投入抢险救灾。在一片片废墟、一处处救治点、一个个帐篷中,随处可见参战官兵满身泥泞的身影。在宝兴县新华村的山坡道路上,受余震影响,山上不时有石头滚下,道路时通时断,战士们背着水壶,带着干粮抢修受阻路段。他们的鞋上沾满了泥土,迷彩服后背浸出朵朵碱花。

废墟之中火速救群众

抗震救灾现场,每多挖一块土,多掘一分地,受困群众就多一点生还的可能。官兵们全力抢救受困群众,救治危重伤员。

凌晨时分,李荣吉率领应急救援队伍,向距离驻点17公里外的大池沟村疏通道路,巨龙般的救援部队沿315国道时而盘山而上,时而环山而下。由于不间断的余震,不时有石头和泥沙从头顶飞下,一路上官兵们遇到多次塌方,公路全被乱石和烂泥淹没,很多地方无路可走。

面对种种困难,官兵沉着应战,踩着松软的泥浆、尖锐石块,沿着泥泞的山路,一步一步踉跄前行。他们一边冒险抢修道路,一边争分夺秒昼夜兼程向受灾最重的方向突击开进。

图为官兵挺进灾区。张小刚 摄

抗震救灾现场,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已经被灰尘蒙得看不出模样的官兵。在外面显示器的指引下,工兵中队班长刘璇整个人都蜷在废墟下面的一个狭小空间里,细心谨慎地移动着生命探测仪,寻找着生命的希望。

为营救生命垂危的1名重伤员,工兵中队20名官兵4小时奔袭18公里山路,用脚板创造了一次生命救援奇迹。

侦察中队10名官兵携带救灾专业装备,边打通道路,边向偏远村寨挺进。

在炎热的太阳炙烤下,官兵们的迷彩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天下来,累得站都站不起来。每一名官兵身上都是厚厚的灰尘,汗水和灰尘混杂在一起,吐出来的口水都是泥。

真情送别子弟兵

灾情发生后,宝兴县通信中断,交通受阻,灾区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担负一线救援任务的官兵想尽一切办法帮助灾区群众渡难关。

6月1日晚,得知宝兴县红军广场有受灾群众一天滴水未进的情况后,李荣吉立即派出20余名官兵,带着矿泉水、方便面、面包分发到部分受灾严重的群众手中。

灾区干部群众感慨地说,危难时刻,更显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

地震发生当天,接二连三的余震让严重受损的房屋不断倒塌,可官兵们全然不顾,用双手刨开废墟搜救群众和物资。许多官兵的双手磨破了,但没有一人喊苦叫累。

图为官兵挺进灾区。张小刚 摄

战士们发现有的群众因家庭损失严重,情绪低落,就主动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宝兴县新华村一位40多岁的村民难以承受地震造成的损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侦察中队大学生战士张洋对这位村民说:“震灾是自然灾害,和那些失去生命的人相比,我们能生存下来也是一种幸运。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千方百计营救被困人员,尽全力安置灾区群众,为灾区群众提供救济,保证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要相信党和政府,振奋精神,早日重建自己的新家园。”听了战士的话,村民脸上的愁容一扫而光。

6月3日,支队官兵在圆满完成抗震救灾任务后,开始回撤归建。许多群众得知官兵撤离的消息后,自发来到街道两旁欢送人民子弟兵。一路上,凡有村子的地方,公路边、山包上、大树下,都有群众在路边向官兵挥手致谢。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