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2022-06-06 11:19:55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标准+


□本报记者 廉颖婷


6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于6月5日上午发射,发射时间瞄准北京时间6月5日10时44分。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他们全部为第二批航天员。其中,陈冬参加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刘洋参加过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蔡旭哲是首次飞行。

目前,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火箭即将开始推进剂加注。

航天员乘组将迎接两个实验舱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任务的主要目的为: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进行日常维护维修等相关工作。

按计划,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三号、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四号乘组3名航天员将迎来空间站两个实验舱以及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并与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进行在轨轮换,于12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天舟四号组合体状态和各项设备工作正常,具备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进驻条件。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产品质量受控,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地面系统设施设备运行稳定,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在轨期间航天员都有哪些任务

林西强介绍,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具体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将和地面配合完成两个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首次进驻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建立载人环境;配合地面开展两舱组合体、三舱组合体、大小机械臂、气闸舱出舱等相关功能的测试工作;首次利用位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实施2到3次出舱活动;完成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十余个科学实验机柜解锁、安装;继续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及其他公益活动。

“在轨期间,航天员乘组将面临构型多(期间经历9种组合体构型),状态新(要操控小机械臂和组合臂、从问天舱气闸舱实施出舱),任务密(实施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2次转位、2到3次出舱,各次任务环环相扣)等挑战,对乘组执行任务能力提出很高要求。” 林西强说。

开展哪些空间科学实(试)验项目

林西强表示,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舱内可以部署25台科学实验柜,每台实验柜都是一个小型的太空实验室,可以支持开展单学科或多学科交叉的空间科学实验,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配置了生命生态、生物技术和变重力科学等实验柜,能够支持开展多种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在空间条件下的生长、发育、遗传、衰老等响应机理研究,以及密闭生态系统的实验研究,并通过可见光、荧光、显微成像等多种在线检测手段,支持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等多层次生物实验研究,还能提供0.01g~2g的变重力模拟,支持开展不同重力条件下生物体生长机理的对比研究。

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配置了流体物理、材料科学、燃烧科学、基础物理以及航天技术试验等多学科方向的实验柜,支持开展重力掩盖下的多相流与相变传热、基础燃烧过程、材料凝固机理等物质本质规律研究以及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实验研究。同时,在天宫二号空间冷原子钟的基础上,将建立世界上第一套由氢钟、铷钟、光钟组成的空间冷原子钟组,构成在太空中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最高的时间频率系统,开展引力红移、精细结构常数测量等前沿的科学研究。

此外,还在舱外安排了材料舱外暴露试验装置和元器件与组件舱外通用试验装置,用于开展舱外实验项目。后续,还将发射与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空间望远镜研究设施,开展广域巡天观测。

针对上述舱内科学实验机柜、舱外试验装置和巡天空间望远镜,在空间站建造阶段,共安排了近百项实验研究项目。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