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航天科工二院走出航天特色精准帮扶之路

2022-06-01 06:30:00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标准+

□本报记者 廉颖婷

□本报通讯员 李乔

今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在新时代新阶段,做好“三农”工作就是要抓好乡村振兴。作为中央企业和国家高科技企业,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以下简称二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促进乡村振兴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部分。

2013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开始定点帮扶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二院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决策,持续开展航天特色精准帮扶,帮助富源县在2019年成功实现摘帽。12年来,二院派出挂职扶贫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将当地需求与航天优势相结合,发挥二院在科技、教育、医疗、产业等方面优势,走出一条具有航天特色的精准乡村振兴之路。

航天科技打造智能乡村

针对富源县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的情况,二院围绕气象现代化建设、高原特色农业服务,与当地气象局深入合作,分四期建设了“气象灾害应急移动保障指挥车、DLP高清会商显示系统、智能化操作系统和手机终端App、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视频监控系统”等项目。

2014年至2017年,二院派驻的扶贫干部层层推进,从基础建设到软件搭建,构成全方位一体化“智慧气象”系统,建成集气象观测系统、通信分系统、语音指挥调度分系统、可视会商、综合保障分系统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气象灾害应急移动保障指挥车,由功能强大的指挥车重点发挥作用,配合一系列监控和操作系统,更有每个村民都能简单上手的手机App。

这四期“智慧气象”项目将富源县气象工作推上一个台阶,政府能够更加有效对灾害天气进行预警、决策和抢险,百姓能够通过手机实时监控气象变化、及时获取预警信息。

系列“智慧气象”项目成功帮助富源县将气象灾害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为富源县防灾减灾、助农增收作出巨大贡献。

航天教育点燃青春梦想

在富源县,二院派驻的扶贫干部从学前教育起步,推进实施航天工程,在大河镇和十八连山镇建设两座航天幼儿园,为白马村村民建立了首个航天幼儿园,软硬件均达到当时全省一流村级幼儿园水平。在黄泥河镇新寨明德小学建设“航天科工育德楼”,极大改善了当地学生生活学习环境。

仅3年时间,13个“航天七彩梦想教室”在富源县落地建成,航天元素走进校园,教室成为学生课外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室、航天文化展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院将桌椅、电脑、书本、校服、文具这些学生们最需要的物资送到富源,让富源县少年儿童和学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

在搭建硬件教育的同时,二院还坚持传播输出航天精神。在每年的中国航天日期间,富源县多家小学都会出现航天骨干、院士专家的身影,一个个航天人以讲座、捐赠等方式,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文化。航天科工还专门设立助学金,连续6年累计捐赠80万元给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

航天产业促进区域发展

富源县的魔芋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农业支柱产业,然而,随着种植年限增长,魔芋种性已有部分退化,加之魔芋本身的软腐病,严重制约了魔芋产业化发展。

二院因地制宜,联合富源县政府和富源魔芋研究所组织多次研讨,试图通过太空育种来优化魔芋的抗病能力。

在航天科工和二院的持续推进下,2020年5月,富源魔芋实生种、魔芋子芋、脱毒愈伤组织等材料搭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被送上太空,并于5月8日随返回舱成功着陆。在宇宙环游了69个小时的魔芋种子,穿越太阳辐照强的范艾伦辐射带,得到更多辐射也获得更多突变机会。目前,魔芋已经在富源魔芋研究所完成无菌盆栽培养实验,正在开展农田种植适应性实验研究。

二院帮扶干部深入基层、走进百姓开展产业扶贫,帮助他们发现产业发展商机、创造产业发展机会,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

2019年,在二院大力扶植下,富源县开始启动软籽石榴产业发展,营上镇在哈播村集中连片种植软籽石榴700亩,其中170亩采用航天智能灌溉技术,建成了智能灌溉示范区。与此同时,软籽石榴项目还进一步促进了当地土地流转,建成农村合作社,当地农民在依靠农业种植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多了务工劳动机会,产业链的建立从根本上帮助富源摆脱贫穷,同时也为摘帽后的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8月,富源县正式脱贫摘帽。全面脱贫后迎来的就是乡村振兴,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成为二院帮扶工作的重点。过去,二院帮扶干部通过智慧农业、医疗帮扶、乡村治理等“组团式”帮扶,不断提升当地农业种植能力、医疗水平、环境治理能效和产业发展水平。未来,二院逐步将人才“组团式”帮扶拓展到更多领域,实现扶持事业发展和培育本土人才的良性循环。

编辑:廉颖婷

审核: